第六九一章 称孤道寡(第3/4页)

在崇祯八年十二月上旬,全旭准备离开了北京城的武威侯府返回辽东。

崇祯打着探望八妹的旗号,前来武威侯府。

临行时的时候,居然带着太子和坤兴公主。

崇祯皇帝比两个月前更加憔悴了,人也瘦得几乎脱了形。在支开了朱微媞和周皇后之后,崇祯望着全旭道:“朕这段时间一直在反思,这个天下到底是怎么了?”

“那么陛下想清楚了吗?”

“没有!”

崇祯非常光棍:“这满朝文武,朕治不住他们!”

全旭坐下来笑道:“陛下,可还记得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自然记得,战国时期,列国征战,血流漂杵!”

“没错!”

全旭接着道:“周天子拥有西六师,东六师,共十二师,天子直系军队为十二个师,然而当时,大诸侯最多可以保留两师,而小诸侯只能保留一个师,在这种情况下,诸侯并没有挑衅周天子的本钱,列国也能保持着基本上的和平,国家也可以保证稳定,可在周昭王时期,楚国的不断强大,开始蚕食江汉地区的诸姬封国,威胁周王朝南方地区安全,于是周昭王时期三次兴兵讨伐楚国,但是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第三次还死在汉江上。在周昭王死后,周朝失去了西六师,全国开始失控了。”

崇祯隐隐有些明白:“你是说,在建奴造反,朝廷胜少败多,朕就对天下失去了控制?”

“其实并不是,局势失控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陛下,这个根子埋在了英宗皇帝身上,当年土木堡之败,朝廷二十万大军尽没,那个时候,其实已经失控了!”

全旭淡淡的道:“二十万精锐大军,又有靖难元勋之一的英国公张辅,也先区区三万人马,能打赢大明二十万精锐吗?”

崇祯正准备辩解,全旭打断了崇祯的话道:“陛下想说准备不充分……或者组织不当,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大明那土木堡之前,文臣还有声音,还能光明正大的议事,在对朝廷政策有自己的发言权,但是,在那个事件之后,文臣开始凌驾皇权之上,大明已经埋下了现在的因果!”

崇祯盯着全旭:“朕信任你,可你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陛下真正信任臣吗?”

全旭淡淡地笑道:“你还是真正信任的是文臣,信任他们,你知道建奴是怎么起来的?你怎么关宁军是怎么起家的吗?你知道晋商通敌卖国,文臣在里面充当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你知道关宁军为什么通敌卖国吗?”

平心而论,祖大寿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像后面他一样,他一个只属于边关男儿的千古名将英雄梦。纵横辽东数十年之久的李家铁骑在清军的攻击之下覆没,关宁军收拾李家铁骑的余烬,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之下崛起,祖大寿逐渐高升,成为关宁军的四大名将之一。

然而问题是,那些文臣在干什么?

一次次出卖了明军,其中也包括了关宁军,祖大寿真正的脱变是在历史上的大凌河之战之后,他发现自己就是一颗可怜的棋子,于是他开始脱落了。

因为发现,他只有堕落了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他不再敢离开关宁军的老巢宁远城。

全旭给崇祯敞开心扉,告诉很多崇祯之前并不知道,或者说他不相信的事情,大明错就错在无底线的透支政府的信用。

在大明随便问一个百姓,他们不相信当官的是好东西,对官员阶级彻底失去了信任,对于朝廷失去了信任。

崇祯犯了多少个错误,全旭一直没给他说,说了,就怕崇祯恼羞成怒,现在全旭也不担心了,他的隐匿也没有意义。

现在大明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全旭开始图谋大明的天下,不少文官或者是科举不得志的人,涌向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