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2/3页)

但现在要等年货节后看情况了。

不行她就候着脸皮再借几个月。

顾总听说了水的来历道:“这可是圣山的圣水啊!一会儿我要多喝两碗汤。”

耿总道:“你多喝两杯酒就可能,多喝两碗汤我看不见得。”

今天周末,常玥也以私人身份来了。

说话间,有人小跑着过来告诉黎夏,“黎总,百货大楼的马总送礼来了!”

跟着一起聊天的乔猛挑眉,“夏姐,姓马的给你送礼。我怎么觉得没安好心呢!”

黎夏也觉得有点来者不善!

傅杳钧道:“莫不是因为咱们把X山近些的生鲜都给包干了的缘故?”

他们的18家店从去年12月初开始逐渐向生鲜倾斜。现在有50%的营收都是生鲜带来的。

18家店,一天的营收20万,50%就是10万。以现在青菜几毛钱一斤、肉三四块一斤的价格,这是非常惊人的一个走量。

相当于一家店要卖1000斤荤菜,两千斤素菜了。就单是猪肉,每个店每天都要卖掉一头几百斤重的大肥猪!

为了保证进货的数量和质量,魏容是带着采购部的十几个人倾巢而出了,和离得近的各个村都签订了协议。

黎夏的四辆皮卡,也就能运个十分之一。他们已经长期把黎明物流的六辆大卡车定下了一天一趟。

马哥给六辆卡车制定了线路,每天到哪些村收货,往哪些店送货。

到了地方都有专人负责称重、上下货。村民们都挺乐意的,收价不算低,还到家门口来收。关键是长期生意!

尤其之前就给黎夏超市供货的那些村子,他们原本就把种植面积和养殖数量都扩大了。

现在市民都很习惯到黎夏超市买瓜果蔬菜、鸡鸭鱼肉蛋了。

处理过的肉、菜也就比农贸市场贵个四分之一,但是弄得干干净净的。而且说是土鸡蛋就是土鸡蛋,绝对没有良种鸡蛋冒充的。

每个村都有像舅舅和三叔那样的老把式专门负责掌眼。

农贸市场菜农的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去超市买菜的人,和去农贸市场买菜的人重合度本来就不大。

虽然有影响,但还没到影响其生计的地步。

而且超市还将自治县滞销的农产品、农副产品都运出来卖掉了。也算是为自治县的农民创收了。

当然,也是为韩森创了政绩。

他去了之后果然是负责农林牧副渔。一去就遇上了冬枣滞销,十多吨啊。再不摘要烂在树上了。

是之前管农业的副县长的锅。他鼓动了大家种枣。如今大丰收了,说好来收购的罐头加工厂破产了。

地方上没找到买家,且山路难行运不出去。

韩森一去就遇上这桩迫在眉睫的事。他便给黎夏打了电话。

黎明物流和黎夏超市车技最好的老师傅全体出动。韩森再动员家家户户肩挑手扛送到路边,过秤后抬上车。

四个小时之内就在X山目前的20家超市上架了。因为打特价又新鲜,第一天下午就出了三吨的货。典型的薄利多销!

黎夏超市面向全市十个县区的消费者。中国是大吃货国啊,上架了又物廉价美,能有滞销的?

货款打到县政府给的账户,韩森会安排人按记录的数量分发。

农民拿到了钱,出第二批货就更积极了。

这一拨冬枣,黎夏超市净赚三万多,还卖了韩森一个好。据说他因此事一去就打开了局面。

之后,又有些生鲜产品滞销的地方政府找到黎夏。

她派人去看过货,能收的都给收下了。结果都是皆大欢喜。一单赚几万,积少成多也有十多万了。

估着以后这种事还会越来越多的。

据说老高还表扬了她。这是常玥说的,黎夏本人没听到。

但这样一来,也想做生鲜生意的马总可就有些恼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