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帝后交换身体后42(第3/5页)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夫妻之情尚且如此,而寻常百姓的舐犊之情,难道便要比天家的少吗。

当日大军出征之时,芈秋没少往幽云派人,现下即便战事结束,也仍旧有人留在幽云替她办事。

办什么事?

在幽云之地找一个孤女,要父母双亡、家无尊长的那种,此外还有别的条件——父亲必得是官身,且是在战争中为国殉职的,性格还得要强,能拿主意。

这些年幽云来来回回不知经过多少战乱,这样孤苦身世的女子不计其数,心腹很快便寻到了符合条件的人,飞书传信恭问什么时候带到御前,芈秋却不着急,只叫他们别惊动了人,暂且等待消息便是。

为了防止此事与男女均等授田一事离得太近,惹人注目,她生等了两个月,待到蒸汽船下水和北征军凯旋的热度淡去,方才吩咐心腹将人引到长安,送到了顾大学士门下。

当朝的这些个老臣里边儿,徐太傅最是刚直耿介,吴大学士最是圆滑周全,张大学士最是博学多闻,而顾大学士……

最爱邀买清名。

逢灾立即叫家里人去城门口施粥,筹集款项的时候头一个上前捐款,京中举子们若有贫寒些的,他也乐意差人前去送些吃食笔墨,与此同时,也大张旗鼓的叫人写诗作赋宣扬自己的善行。

之前芈秋打算筹办民科大学,叫那些犯官和犯官家眷去当老师的时候,这活计就叫顾大学士先一步抢到手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以指摘的嘛。

人家虽然爱名,但是行得正坐得直,没做过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砸钱去做好事,就想经营个好名声出来,做当代的名臣、圣人,这有错吗?

没错!

芈秋叫人找来的那个姑娘姓李,名叫云娘,得了些指点,听说顾大学士急公好义,便手持状纸,在顾大学士下朝归府的路上拦住了他的轿子。

顾大学士一看可不得了——上有登闻鼓,下有长安令,小姑娘哪个都不找,专来找我,这不就说明我顾某人慷慨仗义、天下皆知?

这事儿我得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再看完状纸,了结了情况,顾大学士大为皱眉,马上把人带回府,叫夫人照看着,自己往书房去奋笔疾书,第二天就揣着奏疏上朝去了。

来弹劾人的。

弹劾什么?

幽州刺史及其下属贪冒军功、侵吞朝廷拨下的抚恤款,既是使朝廷失义于幽州将士,也寒了天下百姓的心,罪在不赦,该当处斩!

紧接着顾大学士便以李云娘之事做例,慨然道:“李氏之父乃是五品游击将军,战死沙场,不得叙功。虽为官吏,又以身殉国,其女却不得善待,无一文抚慰款入手,上下求诉无门,不得不孤身奔波,前往长安乞求天子主持公道,岂不可怜可叹?而没能走到长安的李云娘,又该有多少?”

芈秋缄默不语,群臣也是恻然。

生母早逝,父亲战死沙场,上无祖辈,下无兄弟,本来还能有一笔抚恤款富足度日,却又被贪官污吏侵吞掉,连父亲的功绩与死后哀荣都为人所占,谁见了不觉于心不忍呢。

下令彻查此事,势在必行,只是除此之外,朝廷也必然要对这个进京告御状的李云娘予以宽抚,以安天下民心。

顾大学士既揽了此事,就想着送佛送到西,提议给她一个郡君或者乡君的封号,聊以安慰。

朝臣们虽然同情李云娘的遭遇,但对于这等诰封,却有异议。

“郡君为四品诰命,一品内命妇之母方可得此殊荣,而乡君也是四品官员之母、妻封诰,李氏经历虽诚然可悯,但以此相慰,未免太过。”

顾大学士马上站在道德高地扣了一顶帽子过去:“李将军为国捐躯,死且无惧,对于他的孤女,朝廷竟吝啬于一乡君封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