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封侯之日,蓬儒大闹,怒斥昏君,大魏受辱(第4/9页)

“朕,今日册封大魏户部侍郎许清宵,为大魏平乱侯,世袭罔替,受万民朝拜。”

“钦此。”

太监之声,响彻整个京都,而就在此时,这一刻万民朝拜许清宵。

“草民叩拜平乱侯。”

百姓们纷纷下跪,朝着许清宵磕头,他们心甘情愿臣服,不仅仅是因为许清宵是侯爷,而是许清宵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每一件事情,都历历在目。

大儒不公,怒怼大儒。

刑部打压,大闹刑部。

郡王有罪,圣意斩王。

番商坑害,血洗商贩。

太平诗会,诗成千古。

文宫自证,圣人朝拜。

番邦脱离,平乱异族。

一日入品,一月明意,三月立言,六个月成大儒,这一件件事情,百姓们可是历历在目啊。

许清宵配得上这个侯位,甚至封许清宵为大魏平乱王,他们都愿意。

大魏皇宫。

女帝将玉冕拿起,而后许清宵缓缓弯腰朝拜女帝,下一刻,女帝将玉冕为许清宵待上。

略带热气的玉手触碰,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其他想法。

只是女帝内心有些说不出来的异样,她为许清宵束发之后,随后缓缓开口道。

“平乱侯。”

“你为大魏立下如此功劳。”

“朕,可许你一个心愿。”

女帝望着许清宵英俊无比的面容,声音平静,但这道声音却传遍大魏京都之中。

她忽然开口,也让众人好奇,因为没有这个环节。

一般来说,加冕结束后,就彻底结束了,然后宫内外一片欢喜。

可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然许许清宵一个心愿,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但大家更加好奇的是,许清宵会选择什么心愿。

看着女帝绝美的面容,许清宵有些好奇。

思索一番,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而后缓缓开口道。

“臣,到没有什么心愿。”

“只是臣有一事相求。”

许清宵开口。

声音也传遍整个京都。

“平乱侯直说。”

女帝出声。

“此番平乱之战,并非是臣一人之功劳,是大魏朝廷,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以及边关将士,还有大魏百姓的功劳。”

“这份功劳,臣不敢独揽,也算不上头功。”

“臣认为,真正的头功,是我大魏百姓,如若没有百姓支持,此战臣无论如何都赢不了。”

“所以,臣希望,陛下开恩。”

“免我大魏百姓,三年粮税。”

“臣,多谢陛下。”

说到这里,许清宵朝着女帝深深一拜,这一番话,倒不是早已想好,也没有多大的目的,是真真实实,为大魏百姓谋福。

战胜了附属国,大魏国库暴增,而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与民同乐,国库有钱了,大搞建设这是好事,可对百姓来说,暂时性没有实质好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得到了尊严和自信,可这种东西暂时填不饱肚子。

热度很快就会下降。

但免税三年就不一样了。

三年免税啊。

这是何等概念?大魏的税收是四成,对于百姓来说,扣掉各方成本,自己到手可能就是三四成的样子。

现在免除税收三年,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以翻倍。

当许清宵的心愿说出时。

所有百姓都愣住了。

人们惊愕,即便是国公和几位尚书,也彻底惊讶了。

没有人会想到,女帝给予许清宵一个心愿,许清宵竟然为天下百姓谋福。

而且开口便是三年。

不管女帝同意不同意,大魏百姓都会感激许清宵,而如若女帝同意的话,大魏百姓只怕将会彻底敬佩许清宵啊。

因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许清宵也将永远被百姓们记在心中。

他许清宵的地位,在百姓当中,可能不弱于女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