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6页)

赵禾也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她眨了眨眼睛,这珠光宝气,差点让她觉得自己是顶了一座城在头上。

很快,云霓将内务府赶制出来的嫡长公主的今日参加大典的衣裳推了出来,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富贵逼人。

赵禾换上后,这套宫裙压住了她还未及笄的青涩,倒多了几分富贵端庄。

九娘这时候端着一碗红糖糯米小汤圆走进来,低声道:“登基大典要好一会儿时间,公主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赵禾冲九娘笑了笑,端着小碗,一边吃着一边琢磨着,今日登基大典满朝文武百官都会前来,那沈必,是不是也会来?

一想到沈必,赵禾还没忘记后者那日在临安不辞而别的事,她打定主意若是真遇见沈必,她定要问个明白。

但赵禾没想到的是,她这一路赶往大殿,最先遇见的人却不是沈必,而是谢长珣。

在看见谢长珣的那瞬间,赵禾吃惊地抬头,“表哥?”

赵禾是真一点也没想到后者会出现在皇宫,那日陈素水来得匆忙,她只来得及让李青在给谢长珣和她大舅母带口信,自己只是一大早就跟着陈素水回了上京。那段时间她因为铺子的事忙得晕头转向,倒是后来也不知道她表哥和她大舅母究竟谈得如何。

谢长珣今日一身朝服,名门贵公子的气度更甚当初赵禾在临安城里遇见的他。谢长珣对着赵禾微微一笑,拱手行礼,“公主。”

赵禾:“……表哥可别打趣我了,表哥今日怎会在此处?”

如果赵禾没有记错的话,谢长珣并无官身。一心向佛的人怎么会贪恋红尘权贵?可眼下谢长珣真就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没想到这时候谢长珣却是笑了笑,“听闻皇上要为公主寻传道受业的老师,我便自告奋勇来了。”

赵禾瞪大眼睛。

谢长珣的确是入朝为官,成为赵禾的老师而来。不过他只是其中一位,凭着赵靖对赵禾的重视,那是恨不得将当今的大儒都请来,听家里人说,那位早避世多年的“成安先生”也被请出山,当年大梁皇室还没日薄西山的帝师。也不知道赵靖是如何劝说这样的人,前来宫中教导一女子。

谢长珣知道赵禾的诧异,他没有隐瞒,直接开口道:“母亲与我意见不合,正好这一次皇上想请老爷子出山,老爷子年岁已高,我便壮着胆子,自告奋勇自荐。皇上应允,日后我便会长居上京。”

意见不合,便是亲事一事上。

谢氏指望着家中幺子成亲,可谢长珣俨然没那个意思。如今因为谢氏亲自上了灵隐寺,不得不跟随前者归家。可家中人人催婚,他又不可能再一次借游学之名离家,恰逢赵靖为赵禾寻天下名师,他便斗胆毛遂自荐,只求离家,不受催婚之困。

赵禾此刻听完后,不由想冲谢长珣竖起大拇指。果然,不论到什么哪里,不论是什么时候,催婚总是家中长辈们永远都逃不开的话题。

“那日在临安,我还没来得及跟表哥亲口说声抱歉。”赵禾道,如果没有她给谢家通风报信的话,谢长珣这时候说不定早就得偿所愿。但让她隐瞒的话,赵禾一想到外祖和大舅母等人失望的眼神,又于心不忍。

谢长珣微微一笑,那模样看起来仍旧温和可亲,“没什么,迟早会知道的。”他说,然后伸手像是往常一样在赵禾的额头上轻轻地弹了弹,“何况,那时候我也没想要出家。”

赵禾:“?”

谢长珣没再解释,旁人说他六根清净,但他知道自己并不真完全放下红尘,他会因为家中母亲哀求的眼神心软,会因为身为嫡子,无法无视家族的重担完完全全落在大哥一人身上而踟蹰,所以他没有办法无视家中人的想法,毅然决然地剃发受戒,割舍种种红尘。只是这些在他看来的软弱和犹疑,不足为旁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