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4页)

如今京城里,就只有国营米铺前有长队排起,来往的百姓都能看见这块牌匾,一时间,上京中夸赞沈家仁义的百姓只多不少。

沈必开了个头,肯定就有家底丰厚的世家坐不住。若是沈必什么都没有做,大家都还能跟平常一样。但沈必动了,而且国营字号的店铺真是太多,第二天沈家捐粮食的消息,就出现在了大昭各个国营字号铺子的牌匾上,这才是真正的风头无两!

沈必这一动,别的世家都还没反应过来,倒是先有一批有钱的商贾之家也纷纷效仿。有头脑的人早就看出来,只要能给国营米铺捐粮,这就是一次免费的“宣传”。大昭境内的国营米铺外面的牌匾上都能出现自己的名字,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容易宣传的吗?

被商户抢了先的世家们这时候终于坐不住了,只能咬着牙,一边骂着沈必,一边从家里抠出银子购粮,再送到国营米铺。

很快,大家发现国营米铺外面这牌匾上的名字竟然是会变动的,谁捐的粮食最多,谁的名字就能排在前面,那就是最显眼的位置。

这一来,就有商户敞开了荷包,开始“加量”。

其实米铺这种并不高明的“激将”,却愣是将有钱人家和世家的“胜负欲”给激了起来。

世家怎么能容忍自己被商户给压一头?顿时从一开始的“意思意思”变成了“真刀实干”,那样子恨不得有把家底都要掏空的气势在里面。而商户觉得这种全国性的宣传简直机不可失,又哪里能让自己的名字从排行榜上下去?

就连是赵禾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无意间提出来让店铺的掌柜将商户的捐赠明细罗列出来,想要以此来将国营别的铺子的名声打出来,改变一番世人对商户的固有印象,但最后却变成了让世家和商户竞争排名,这般效果着实是出人意料。

不过也多亏了有这么一出,半个月后,整个大昭的粮价算是稳住了。

同时,国营米铺的名声也彻底响彻了整个大昭。

对于任何人,最基本的不是什么荣华富贵,而是性命。在大旱之年,能吃上粮食,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百姓们都快要吃不起大米的时候,终于有一家良心店铺出来,开仓放粮,将整个市面上的粮价稳住,这怎么不引得百姓的欢呼和赞叹?

就在这时候,金瑶找上了赵禾。

金瑶这天过来时,她们刚到信州,赵禾正在房中看着大昭的江河流域,因为干旱,有些支流已经干涸,这一路上,赵禾就见到了好几处,那些河谷处,都尽数露出了河床,不复往日的波光粼粼,赵禾还一脸愁色。而此刻金瑶的脸色却带着几分古怪和笑意,她走进来,直接坐到赵禾对面,朝她面前将手中的一张纸条推了推。

赵禾挑眉,还没打开就抬头看着她,她能认出来金瑶给自己的是国营店铺里私下往来的特制的信纸。

金瑶:“不看看吗?”

“给我的?”赵禾问。

“跟你有关。”金瑶说。

赵禾伸手展开信纸,当看清楚上面写着的是什么时,她脸上顿时也浮现出一抹古怪。

这信,当然是给金瑶的,但也只是在掌柜心里认为的人。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是上京国营铺子的掌柜传来的,因为就在不久前,朝廷的人找到了他。

掌柜的也表示不知所措啊,他只知道前来找自己的是朝廷户部的大官,这位大官像是早就知道他并不是这里真正的老板,一来就直接表示想要见见他们东家。

掌柜并不知道赵禾才是真正的东家,他只能告诉朝廷的人,现在他们东家没有在京城,然后他就被要求联系金瑶。

“有点意思。”赵禾看完这封信后,笑了笑。

金瑶看着她,“你看,怎么做?要我回去应付他们吗?”

现在除了他们几个知情人,也没人知道赵禾才是国营字号背后的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