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 被赐名 康熙四十五年的除夕,……(第5/5页)

德妃唇角微扬:“还不是您说的,要让元哥儿的各位叔伯们都随礼,臣妾想着叔叔伯伯们都表示了,那老四这个做阿玛的,也应该放些东西。于是便让人把老四幼时自己刻的小印拿了出来,就当给元哥儿添个彩头。”

她当然不会告诉皇上,这小印本就是老四交付给她,让她放到元哥儿抓周的桌子上。

德妃原本并不愿意,觉得若是这样做,那就是坐实了老四偏心,她虽喜欢元哥儿,但也不想老四背上这样的名声,所以起初并没有拿出来。

可没想到皇上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德妃想着若趁此机会遂了老四的心意,那事后老四也挑不出她的错来,便让柳嬷嬷悄悄放进去。

至于元哥儿能不能抓到这小印,德妃一开始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原因无他,只在于这小印装在木盒里,盒子外面光秃秃一片,半点亮眼图案都没有。小孩子们都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想来元哥儿是不会注意到这小印的。

只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元哥儿就是看上了这盒子,还被皇上亲手打开,这下谁都知道元哥儿抓到了老四的印。

尤绾没想到元哥儿给她的惊喜还在这后头,要说这里面没有四爷的手笔,打死她她都不愿意相信。

不过还好,元哥儿抓的既不是官印也不是私印,应该只是四爷小的时候自己雕刻的,没什么重大意义吧?

她已经不敢再看福晋和李氏的脸色,恐怕只消一眼,她后面的宫宴便吃不下了。

“这彩头倒是不错,看样子元哥儿很喜欢。”康熙道。

元哥儿已经把小印牢牢握在手中,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上面的盘龙,被那图案吸引得头都不愿意抬。

“朕记得,这金印的料子还是当初给孩子们赐名的时候赏给他们的,等他们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再让工匠给他们刻上字。”康熙回忆道,“老四那时候偏要自己动手,得亏他那时的字还行,这小印总算没有刻毁。”

四爷得皇上赐名的时候,还没回到德妃身边。德妃对这一段往事实在是半点不知,插不上话,只能笑笑。

康熙这时叫来梁九功,道:“你去准备一方相同料子的金印来,别刻字,今日就赏给元哥儿。待他长几岁,再和他阿玛一样,将其刻成自己的印。”

德妃目露惊喜,这金印不值什么,但这可是皇上御赐,只元哥儿一人有,可没听说别的皇孙也得了这赏赐。

尤绾隔着大殿和四爷对视一眼,两人眸中都闪出几分惊诧。

德妃趁热打铁,道:“万岁爷既然都赏了元哥儿金印,何不将他的名字也一并取了?到时这金印上刻着万岁爷赐的字,更能体现您皇恩浩荡。”

康熙笑着望向德妃:“你倒是会为老四省事儿,把元哥儿的名字也一并丢给朕了。”

“能者多劳,就劳烦您想想了。”德妃和康熙相处几十年,早就摸准了和皇上相处的模式,时不时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皇上根本不会在意。

康熙果然听进了德妃的话,道:“既然如此,朕今儿便给元哥儿取个大名。”

他摸摸元哥儿的头,元哥儿好奇地抬起眸来,只听得康熙缓缓道:“元哥儿生在除夕正午,既是年关尽头又是新年伊始,朕给他取旸字,有旭日初升、日光照耀之意。”

“日后,他便叫弘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