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不做先锋人物(第4/6页)

李哲成问道:“真撤?假撤?”

唐天明说:“是啊,北京有县级和部门驻京办上万家。这些驻京办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一些利益。不然,这儿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家驻京办?是利益使然,也是博弈使然。北京是块大蛋糕,驻京办就是各地伸向蛋糕的勺子,谁挖得多,谁挖得少,都得通过驻京办来动作。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真正愿意驻京办撤了的。但是国办又发了文,怎么办?驻京办群体中正在酝酿两种争论,一种是真撤。索性都撤干净了,那是最大的公平。第二种是假撤。有人提出了往天津搬,有人提出往廊坊搬,事实上还是一样。不管在天津还是在廊坊,总不能叫驻津办吧?地点搬了,干的活儿还是一样。这岂不……”

“这个上层应该考虑到,应该有约束的。”小田插嘴道。

唐天明一笑,换了支烟,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然,我也是不赞成往天津或者廊坊搬的,不太现实。但肯定有其他变通的办法。不过,因为现在还没到实施阶段,大家都还在观望着。所以,也看不出动静来。估计过了年后,两会期间,这事就会有眉目了。国管局和北京市发改委最近正在关注此事,他们也在研究。说到底,这其实是地方与中央的一次博弈。”

“博弈?”李全望着唐天明,问:“这怎么说?”

“当然是博弈。中央要撤,各地要留。其实关于驻京办的去留,已经搞过不是一次两次了。但结果总是与机构改革一样,越撤越多,越整越繁。2003年,当时中央要求比这次还严。结果呢?很多驻京办撤回去待了不到3个月,又卷土重来。而且,从那以后,虽然不再审批驻京办,但县级包括各部门驻京办以比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几倍的方式增长着。尾大不掉了啊!难!”

“驻京办撤,肯定是利大于弊。这些年,驻京办的有些活动确实也……中央应该也是在十分审慎的情况下作出这个决定的。作为湖东这一块,唐主任,我的态度是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但我们不做先锋人物。当然,也绝对不能做垫底。要适时地分析形势,提出应对方案。回去后,我们要好好研究。”李哲成说完,老李过来喊唐天明,说饭菜都准备好了,是不是请李县长他们过来就餐?

李哲成道:“还准备了饭菜?在车上也吃了点。不过既然准备了,就再来一碗。北京的饭菜应该比湖东的更香吧?走!”

上午,唐天明知道李哲成他们要晚点时,就给老李打了招呼,让他准备一下。老李做了个红烧鱼,又切了一盘北京烤鸭,外加两个小炒和一盆子紫菜蛋汤。清清爽爽,有色有香。李哲成坐下后,唐天明却没坐。李哲成道:“很有特色嘛!唐主任这在北京的日子,也是相当滋润的啊!”

“哪里,这是因为哲成县长来了,我们才……不然,我可是长期吃泡菜的。哈哈!”唐天明说:“你们吃饭,我抽烟。要不要来点酒?我这边可是有上好的茅台的,军供品。”

李全瞥了眼唐天明,那眼神里有几分馋劲。李哲成却没做声,唐天明就示意老李去拿了瓶茅台过来,开了瓶,唐天明正要给李哲成倒酒。李哲成道:“酒我就不喝了,他们俩一人喝点,3两为限。”

唐天明笑道:“这是在北京,中午也没禁酒令的。哲成县长长途劳顿,喝点酒也解乏。也斟一点吧,不然,李局长和小田主任可是不敢沾唇的。”

“还有这事?”李哲成夹了块烤鸭,说:“他们喝他们的,尽管喝。只要不醉。我是肯定不喝的。振武他们呢?”

“到会场那边去了。”唐天明给李全和小田各倒了杯酒,说:“哲成县长你们先慢慢吃,我到办公室打几个电话。还有些人需要再联系一下。他们事多,不提醒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