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方小丫怎么了?(第3/6页)

刘梅想着,就打开电脑,上网输入“梨花节”3个字。这不搜不打紧,一搜,她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百度告诉她,梨花节下词条共有74万条之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就直接冠名叫“某某县梨花节”、“某某镇梨花节”等。看来,中国之大,想搞出点新名堂,也委实是不容易。何况梨花本身就是一种到处都有的朴素之花,假若换了苦楝树节,也许就没有雷同了。就刘梅来说,她还是喜欢梨花的。小时候,家里院子外不远,就有3棵梨树,一到开花时节,满树都是粉嫩的梨花,如果下雨,那真是千柔百媚,淡雅至极。读大学时,她读到《长恨歌》中写梨花的句子“梨花一枝春带雨”,竟然落泪。就是现在,每回在路上突然地看见一树梨花,她也还是心有所动。仁义也是梨树产地,但是成片的梨花她倒还没见过。上次叶百川也说似乎没有。叶百川是个老仁义,他说没有,那基本上是肯定没有的。没有梨花而搞梨花节,这或许也是一种现象了。就像有些地方,没有黄牛而搞黄牛节,没有美玉而搞美玉节一样。关键是节,至于节前面的那个东西,有与没有,无关大局。没有可以造嘛!处女都可以造,还有什么不能造?

“刘主任!”刘梅一抬头,唐天明已经站在门口了。

她赶紧道:“快请,唐主任。”

唐天明今天穿了套浅色的套装,显得清爽大度。他坐下来,问:“正上网呢?刘主任好雅兴。我现在是不行了,看这劳什子10分钟,眼睛就发疼。”

“我也很少看。正查一个资料。”

唐天明就凑近电脑看了下,道:“梨花节?这个好啊,怎么,仁义要搞?”

“唐主任就是了得,一下子就看透了。仁义确实准备搞梨花节,已经定了,四月初。目前正在准备。”

“那你得忙一阵了。”唐天明说:“这事太麻烦。湖东搞过山歌节,花了很大气力,结果也没什么成效。搞节,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就4个字。”

“4个字?”

“是啊,‘劳民伤财’。”

刘梅望着唐天明,没有说话。唐天明说:“湖东山歌节一共花了800万。你算算收益,几乎没有。湖东山歌还是湖东山歌。带动效应我也没看见。节这么多,中央台播一下,看花似的,管什么用?自娱自乐罢了。”

“就是。”刘梅说着,给唐天明泡了茶。唐天明刚端起杯子,闻了闻茶香,就听见外面有人喊道:“刘主任,找我有事?”

“啊,王主任,不是我找你,是唐主任找你。”刘梅就将唐天明和王虚互相介绍了下,王虚说:“久仰大名,唐主任可是驻京办系统的名人,我经常听到关于唐主任的传奇!”

“啊,是吧?我还有传奇?什么时候也说给我听听。不是说我败走麦城的事吧?”唐天明递了支烟给王虚,刚点上,抽了一口,刘梅就咳嗽了。唐天明道:“真不好意思,有女士在。不行,我们歇了?”

刘梅说:“那倒不必。少抽点,我开窗子吧!”

窗子一开,外面的冷空气立即就钻进来,但清新多了。唐天明问王虚:“听说王主任到北京时间不长,成果却相当的丰富。王主任还如此年轻,由不得我不佩服啊!”

“哪敢当?唐主任,听刘梅说找我有事,就直说吧,只要兄弟我能办到的,包我身上。”王虚这话一出口,就是江湖上的路子。唐天明笑笑,说:“是有些事。不过,也不需要王主任怎么样。其实是个项目,涉及到我们3个地方。”

“3个地方?桐山,仁义,还有湖东?还有这项目?”

“当然有。”刘梅道:“江江高铁,王主任知道吧?”

“上次听发改委的人说起过,好像不走桐山这边的。”王虚弹了下烟灰,唐天明站起来道:“就是这问题。它不走桐山,是吧?我们现在要坐下来研究的,就是怎么使它走桐山,当然也同时走湖东、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