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三章合一(第2/7页)

“我们厂去年积压了1020万的资金,这里面一半是原材料,另一半是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的小汽车。都是欠款。”

“后来机械厅看我们基本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就从海州那里将t185的组装拿出来给我们一部分,这部分可以保证我们能发工资,但是福利奖金一概没有,欠款的利息也还不上。”

“这不是长久之计啊,ts1号拖拉机厂房已经建的差不多了,明年就可以上市,到时候海州厂的t185肯定会减产,我们又没法吃饭了。”

两个人内容其实是差不多的,都看到了行业的危机,但陆华觉得还是他的立意高一点,林志佳的回答,就跟他这人一样,小家子气。

不过何熙并没有评价,而是直接提了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给晴天机械多少权利,又需要晴天机械做什么?”

这问题就不太好拿捏度数,陆华觉得,这就是看大家对晴天机械让利多少,那后面回答的很容易可以更宽一点。

他没吭声。

林志佳倒是傻不拉几的,直接回答了“是这么想的,我们厂一共890名职工,其中一线职工750名,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140名。”

“一线职工你们都可以用,我们的平均年龄很低,而且文化水平都不错,管理人员和后勤,则看你们需要,我也可以推荐。”

他这么说,陆华心里就开始骂了这可是都给了,一点自己的不留,让他怎么说。

结果林志佳还没说完“可我对晴天机械的确是有个要求的,我们香河汽车厂建厂50年,在民国就有了,那会儿叫做香河维修厂,维修汽车的。创立人是徐中南老先生,他是位爱国人士,50年代,他去世的时候,将这个厂子捐给了国家。”

“那会儿我们国家汽车行业完全没有基础,最基本的设计都没有,只能靠手工仿制老大哥的产品,那真是一点点焊,一点点用锤头砸,一点点磨出来的,我们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撑过来了。国家需要汽车的时候,我们是连轴转加班,没耽误过一台。我知道,现在讲究竞争,我们水平不成,卖不出去很正常,但是,这股子香河精神,我不想丢。”

“所以我的要求是,我们香河厂的牌子不能摘,如果条件允许下,有朝一日何总能有合适的技术转让,让我们这个汽车厂活下去,继续生产我们的五星牌小汽车。”

林志佳那股子老实又憋屈的样子,其实真的很容易让人破防。

起码张千山的眼睛就有点红了,这些老厂子,现在看起来都是累赘,他们设备老化,产品落后,质量一般,市场不认,不但欠了一屁股债,还有一堆人要养,都是麻烦事。

但必须说,他们都是为了建设祖国贡献过的。在需要的时候,这些人抛家舍业、克服万难,撑起了夏国汽车行业并不大的一片天。

张千山忍不住说“老林啊,你有心了。”

倒是陆华没想到,林志佳居然打感情牌,不过他觉得没什么用,感动有什么,曾经奉献有什么,当时他们找何熙不也说自己不容易,何熙也没松口卖发动机给他们吗?

他想了想说的是“我们都可以。”

何熙点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陆华和林志佳的角度总是不一样,何熙听完后,就对着两位说“我需要考虑一下,然后和张处长再商量一下,谢谢两位厂长了。”

这倒是正常的,陆华和林志佳立刻站了起来,何熙就把他俩送出了门,等着回来,张千山就问她“你怎么想?”

何熙说“就香河吧。不过还是要去实地看看在公布。不过,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一是林志佳的报告写得很详尽,工人的年龄分布,各工种的级别人数,都有。这些东西都是客观的,我去了也是一样。至于设备,他也写了,但我看了看,其实能用的不多,还是需要新设备,我去了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