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章合一(第4/7页)

到了京大,佟岁民依旧是棉花包的形象,不过更高兴了,见了何熙就说:“那个电喷技术,我们有了点眉目,只是还没试验,先不告诉你了。”

显然状态很好。

何熙逗着他说:“不带您这样的,这不是管杀不管埋吗?”

这个比喻让佟岁民直摇头,“你一个女孩子,又是领导,说话要文静,这话虽然传神,但不合适。”

何熙就接受了“批评”。

说了一会儿,佟岁民才问:“这不是你来找我的时间,你现在来,是佟于楠有消息了吗?”

老人的敏锐真是难以置信,何熙本来还不知道怎么开口,这次倒是可以说了,她点头:“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他,他在德州的一家工厂工作,不过日子过的一般,听了后说没有这个能力,拒绝了我们。”

“对于您,他说不好意思见您,让您不要再惦记他了。”

佟岁民一听就怒了:“我惦记他?我怎么会惦记他?要不是国家需要,我才不联系他呢。哼,当初信誓旦旦以为自己混的多好,结果呢,这么多年就混了这个熊样,连帮忙都不够格。真丢人!”

佟岁民显然是信了,骂的也难听,这会儿倒是不说注意身份的事儿了,不过何熙也放了心,还劝了一会儿,瞧着佟岁民又恢复了工作热情,再叮嘱了他的学生注意佟岁民的身体,这才让伍永城送她回家。

一件事解决,另一件事就冒了出来,她需要一个人静静,想想还能怎么办?

她得找到方向。

很多人不懂她为什么可以有照相片一般的记忆,其实她认为自己的记忆力这么好,是因为具象化。

在她的脑子里,记忆是分门别类的,每个套房里放着的东西都不同,每个套房里的每个房间也都放着不同类别的记忆。

譬如对于汽车工业,她看过的资料书籍影视等等都会专门存放在一个房间里,现在这个房间已经被她翻乱了,不可能找到其他办法了。

何熙要做的是,去其他房间翻一翻,也许有她放错的,也许有其他的启发。

就瞧见何熙在不停地用笔写:“1985年,论二手设备进口,建议从驻外银行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入手调查企业破产情况,从而寻找货源。”

“1986年,论国际市场上的二手设备,不要紧跟二手设备,三手设备也可以尝试。”

……

但是这些都没用,何熙直接将钢笔砸在了地上。

这些是辅助的方法,现在用不成。

何熙像个困兽一样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哪里才能找到人呢,谁愿意来干这个呢?

门突然被咣咣咣的砸响了,何熙这会儿整个人都投入在其中,直接被吓了一跳,捂着心脏喘了几下才听见,外面孟爱华在喊:“何总,有好事,何总,醒一醒!”

何熙连忙去开门,打开门才发现,外面全黑了,她明明回家的时候是中午,这么快居然已经是深夜。

孟爱华应该是跑上楼来的,这会儿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她的脸是笑着的,眼睛是亮的,声音是颤抖的:“何总,有转机了,有人愿意!您快跟我回办公室吧。”

何熙一听也顾不得什么了,连忙跟着孟爱华往下面跑,伍永城开着车就等在楼下,直接拉着他们就在无人的京城大街上飞奔起来。

“是位夏国人,他说您知道他,他知道了这事儿,愿意干这事儿,要一个小时后打过来,咱们赶紧过去,还有四十分钟。”

何熙再问:“他没说怎么知道的?没说姓名吗?”

孟爱华说:“我问啦,他说是你的熟人,你接了电话就知道了。是位老爷子。”

何熙哪里认识国外的华人,她仔细想想何晴晴的经历,也跟国外华人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倒是有一位。

可是,真是他吗?

孟爱华还说:“今天还多亏于敏,她有点事加班,要不真接不到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