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过年(第3/3页)

王言卿咬唇,缓慢摇头。陆珩叹了一声,掩去眼底的悲伤,包容而耐心地拥住王言卿,说:“没关系,你不记得,我们再经历一遍就是。以前无论过什么节,我们兄妹总是在一起,你还记得去年的上元节吗?”

王言卿被陆珩眼底的伤感触动,小心翼翼地摇头。陆珩放了心,眼睛都不眨,大肆胡诌压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去年我们一起去京城看灯,你还求了姻缘签,说这一年易招小人,不宜议亲。你当时还不信,没想到岁末果然遇到了傅霆州。今年我们再去求签,这回,你可不能再不当回事了。”

王言卿不明所以地点头。她虽然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二哥总不会骗她,二哥这样说,总是有道理的。

今年京城的冬格外冷,十二月笼罩在一片肃杀中,颇有些风声鹤唳。大家都缩在家中,能不出门则不出门。

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锦衣卫的动作显得尤其嚣张。有了赵淮打头,其他官员很快就被陆珩查出贪污,一队队锦衣卫穿着张牙舞爪的官服,扈行在京城间,到处抄家。行人远远见了就躲,没人敢和他们正面相对。最严重的时候,锦衣卫一天抄了三户人家。

许多家庭还没等到嘉靖十二年的新年,就先行一步被推入深渊。

这把火越烧越大,终于,烧到了首辅杨应宁身上。杨张二党的斗争近乎白热化,张敬恭指责赵淮等人收贿是受了杨应宁指示,张永、萧敬的大部分钱财其实都进了杨应宁手里。杨应宁屡次上疏辩解,最后不堪受辱,主动向皇帝提出请辞,以此来证明自己清白。

皇帝挽留,但张敬恭随即就上书说,杨应宁假意乞辞,其实是以退为进,以此来换取皇帝信任。杨应宁大怒,再次以生病为由乞求告老还乡,这次,皇帝没有立刻驳回。

杨应宁骤然清醒,原来,并不是张敬恭要他死,而是皇帝不满他。杨应宁屡次反对大礼议,甚至给杨廷父子说话,终于还是惹恼了皇帝。

皇帝要给生父上帝号,正德朝的老臣不允,这看起来是兴献王尊号的问题,其实,是皇帝和臣子谁强谁弱的问题。

而皇帝,不允许朝堂上有人不把他的话当回事。杨廷、杨应宁这批臣子不听话,那就换一批听话的人上来。

杨应宁思及此,再不尝试辩解,像多年前杨廷那样,自行辞去首辅之位,回乡养老去了。

他自己辞官,还能保住家财和体面,要是等皇帝发话,那动手的人就是陆珩了。

还不如他自己来。

杨应宁辞官后,不断扩大的贪污案终于进入尾声,而这时,新年也到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文官们都在为内阁变动而寝食难安的时候,陆府里,却是一派温馨宁静景象。

三十早上,王言卿起了大早,来给陆珩拜年。她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朝廷二十四就放假了,但是今日我才在家里见到二哥。二哥是不是另外置了宅子,有心躲着我呢?”

陆珩失笑,他这几日在查杨党,抄家抄的他自己都晕。朝廷放假是对普通官员而言的,对于他,只要皇帝需要,他就得随叫随到。

陆珩含着笑,说:“我倒恨不得建一座谁都不知道的金屋,将卿卿藏起来呢。”

作者有话说:

陆珩:姓陆,名珩,字影帝,号缺德居士。

***

第一个贪污案+通奸案基本就结束了,让陆珩好好过个年,就可以开始修罗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