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第3/4页)

马车很快停下,谢皎掀起车后门的帘子,正对上道路旁抱着书避让的男子脸庞。

他朝雨中伸出手道:“姊夫,落雨天寒,快些上车来,让我捎你一程。”

虽然距离家门也没多远了,不过以防怀中书籍被淋湿,周墨便还是虚虚点了下头:“多谢秋月。”

拉着谢皎的手踩上车架钻入车中,周墨接过对方递来的布巾先擦起了书册上方被雨淋到的缘边,待确认书册无恙,这才开始擦拭自己的头发衣服。

谢皎不觉奇怪,因为对方本就是这般爱书如命的性子。

“秋月是从郇州回来?”周墨整理完衣服询问。

“不错。”谢皎点头,“今日才刚到衡川。”

“你去郇州想必见过七弦,他现在何处,身体可有好些?”

“他如今生活在密阳,一切都好,只是脾气倔,任凭我如何劝说,都不愿随我到这来。”

周墨语气平和道:“兴许有其缘由,你不知晓。”

谢皎淡笑:“应是如此。”

“说起密阳,我昨日恰巧从友人那得了一份密阳月报,上面有几篇诗文甚为有趣,对了,我还在其中读到了秋月所写之诗。”

“哦?那可巧了!”谢皎略感意外,他当初的确留了份诗篇在密阳,却没想到短短一月时间,印着诗篇的月报都已经传到衡川来了。

“你既在月报上留有诗文,在密阳可有认识一位望舒先生?”

“我在密阳停留不久,不曾听过此人之名。”谢皎回答,随即问,“这位望舒先生是与你有旧吗?”

周墨摇头:“倒也不是,只是他在月报上的一篇志怪写得甚为新奇,令我想与他结交一番。”

“哦?姊夫可有将那月报带来,我也想瞧瞧是何等文章让你这般心心念念。”

“要教你失望了,月报我未随身携带,待我回去,再命人将其送去你府上,如何?”

“好,有劳姊夫。”

周墨点点头,继而又问:“吾还有些好奇,那蛋挞一物当真有你诗中所写那般味美?”

“远比我所写的还要出色……”谈起吃食,谢皎面色便生动起来,对着周墨毫不吝啬地夸赞了一番密阳美食,然后感慨:“奈何美食不易留存,无法带来与亲朋同享,着实为人生憾事。”

“看来我只有去了密阳才能尝到秋月诗中所述之美味了。”

“哈哈,确为如此。”

聊着天,没多久到了周氏府邸。

门口屋檐下已有仆人撑伞等待,周墨同谢皎道了声谢,随即抱着书下了车。

再往前行进一小段路,便又到了谢氏府邸,收到消息的管事业已等候在门口。

回到家中,谢皎衣服也等不及换,先朝着父亲的书斋而去,准备将此行中重要之事一一转告。

然而到了书斋,推开房门,却不见谢闲人影。

他正欲询问外面的仆人,走出廊外,恰好碰上谢林脚步匆忙地自廊道对面而来。

谢皎立即拱手行礼:“大兄。”

“听闻你回来,我正要与你说,”谢林将他带进了屋内,坐到几案旁道,“阿父进宫去了。”

谢皎听出他口吻中的不同寻常,忙询问:“是出了何事?”

谢林倒了两杯温水,语气沉着:“陛下今日下诏,封司隶校尉孔澄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这!”谢皎陡然睁大眼,愣了半晌才开口:“太尉?录尚书事?他将我谢氏放在何处,又将定山王氏放在何处!”

谢林:“孔氏这番是铁了心想要将内外大权握于一手了。”

“阿父入宫前可有说什么?”

谢林摇了摇头,叹气道:“诏书已下,只怕难以收回。”

谢皎皱眉:“孔澄为外戚,居重位却不辅弱主,迟早大祸临头。”

话落,屋内陷入寂静,窗外雨声转大,仿佛封锁了书斋与外界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