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第3/4页)

“官府派活便是这些,下面为各大商会招人,首先为农民商会,农民商会此次共招五人,搬运工二人,农民三人,干的皆是农活与体力活,不包食宿,无休假,工钱可日结也可月结,月结工钱米三斗……”

“三斗米!”阿沼眼睛一亮,看向孟秀道:“这体力活我能干。”

和他发出相同感叹的还有不少人,孟秀闻言便道:“你觉得能干就去试试,我看周围盯着这活的不少,去晚了便赶不上了。”

阿沼被他这么一催促,立刻紧张起来,转身便要去寻活,随即又忽然反应过来:“等等,这农民商会在哪啊?”

“瞧这上边所写,农民商会在雁栖里三号,你跟在他们后边走,找不着路就问本地人,届时不管能不能选上,酉时都到这来会合。”

“好好。”阿沼应了两声,急急忙忙地跟着前往雁栖里的人群而去。

孟秀目送他离开,随后随意挑了条东侧的小道进入了东市。

与玩家聚集的西市不同,东市多是原住民的店铺摊位,因此对于孟秀而言,这边的市集除了道路平整、人流拥挤了些,与寻常市集并无区别。

不过光是道路平整这点也够令他惊讶了。

修路乃极为耗费钱财的工程,通常再大的城也顶多只会将中央主街道与士族贵人聚集处的道路铺平,怎可能如此地一般,连穷苦百姓所住的里坊小巷皆修得如此平整!

分明昨夜才落过大雨,这巷子里除了少数凹陷处留有积水,大多地方竟都已干燥了,着实令人吃惊。

孟秀低头看了看自己破旧的草鞋,若是在其他地方,他的草鞋踏着湿泥走了这么多路,定早已废了,而事实上,从进入密阳范围起,所经过的便都是这般平坦凝固的道路。

路极坚硬洁净,且不见石板拼凑的缝隙,也不知是用何物修葺而成。

孟秀边走边思考,自从来到这里,他的问题便无休止地冒出来,眉头的褶皱简直从未舒展过。

正想着这些,他忽而注意到一个背着一袋纸张的小童站在路边喊着什么“卖月报”。

他尚未理解这“月报”是何物,便见一扛着锄头的老农拿着几个铜板去换了一份折叠的黄纸。

瞥见那纸上所印的“密阳月报”四字,孟秀实在克制不住好奇心,过去拦下老农问:“你手中所拿的是何物?”

老农一听这话就知道他是外地来的,展开报纸道:“这是官府每月一出的报纸,上边有官府的公告,有教我们种地、做吃食的,还有些颇有意思的故事。”

孟秀扫了眼报纸上的内容,确实为他所说的这些,而听老农说得这样清晰,他险些以为自己判断错了对方的身份,柔和了语气问:“您识得上边的字?”

老农合起报纸,羞涩地摆手:“我哪里识得,这是买给我孙儿瞧的,他在郡学上学,知道得比我多多了。”

“你孙儿在郡学上学?”

“是啊,多亏府君开明,让我等平民也可去上学,我孙儿才有这机会读书啊。”

老农笑着感慨完,见他木愣愣的,便带着报纸离开了。

孟秀着实被震惊到了。

令庶族可入郡学,这姜氏子究竟在想什么?

因骤然堕入玄思,孟秀就这般直直地站在了街巷旁,恰逢一布商牵着驴子拉着车从旁经过,车轱辘压过水洼,溅起几滴脏污的水珠落在他的小腿和草鞋上。

冰冷的水珠激得他浑身一个颤栗,孟秀猛地惊醒过来。

他蹙紧眉头,回头瞧了那布商一眼,脸色悒郁。

不论姜氏子想作何,既然姜氏可振兴家族,他孟秀闭门苦读多年,文才谋略皆不逊色,终有一日定也能复兴门庭荣耀。

如此做下决定,孟秀沉着脸甩了甩草鞋上水珠,抬着头大步朝前走去。

两个男子与他擦肩而过,一人转头瞥了他一眼,对身边的兄弟道:“那人是不是傻子,刚才一动不动站在路边,车过来也不躲,被溅了一裤子才知道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