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4章 宽带网络(第2/4页)

犹豫了一下,董嘉木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有信心,即便现在对于这些老牌电信设备供应商,我们在技术,在经验上都没有能超出的地方,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战胜他们!”

他这话并不只是在喊口号,而是真的有信心,擎天通信从去年开始,在电信网络上已经研究了整整一年,多多少少还是有东西能够拿出来的。

再者说了,虽然思科他们在电信网络上的耕耘和技术水平都要比他们深的多,多的多,但实际上,这几家公司,尤其是思科的成立时间并不长。

至今也只是成立了十二年,并且美国真正互联网建设大爆发的,也就是这三四年的光景而已。

甚至思科第一批面向客户端,服务器式工作组的智能网络通信交换机,也是前年才刚刚推出来的。

也就是说,其实擎天通信跟思科的技术水平也就是两三年的差距而已。

再者,各方面的投入也不一样。

擎天通信电信业务的背后,是擎天通信,是擎天,是方辰,仅仅去年一年到现在,方辰已经在擎天通信的电信业务上投入了二十多亿华夏币,三亿美元,并且有上千名的科研技术人员在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的研究着电信技术。

而看思科呢?

思科在1990年刚刚上市的时候,一年的营收才不到七千万美元,投入到科研技术上的资金更是只有一千万美元而已。

也就是这几年,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大爆发,思科的营收一下蹦到了三十亿美元,每年投入到科研上的营收能有两亿美元到三亿美元的样子。

而且虽然科研经费差不多,但是华夏的科研人员工资是要比美国科研人员低得多,雇佣一个美国科研工作者,能雇佣二十个华夏科研人员。

再加上,华夏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长通常都要比美国科研工作者要多的多。

这也就意味着,擎天通信的科研成本更低,费效比更高。

擎天内部曾经计算过,擎天投入一美元到科研上所能得到的产出,基本上比美国投入三美元到科研上的产出更多。

也就说,擎天通信花在电信业务的三亿美元,基本上能相当于思科的十亿美元。

这已然跟思科十二年来,所有的科研投入划等号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相对而言,华夏想要获得高精尖科研设备和试剂、材料的成本比欧美更高,这个费效比还能再高一点。

另外,如果不还考虑到世通和康宁在这些年,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科研项目中,董嘉木真的有信心,全面超越思科、康宁、世通的联盟。

想到这,他心中无奈的笑了笑,相比于这三家公司,各司其职,擎天通信这样连光纤都要自己想办法制造的公司,着实惨了点。

“这其实没什么,技多不压身吗,我一直觉得华夏的产业链一定要自己丰富起来,要不然缺失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变成卡脖子,要命的事情。”方辰看了董嘉木一样,淡淡地说道。

没办法,华夏实在是太大了,绝不可能像那些欧洲小国,甚至南高丽一样,偏安一隅,一个国家掌握一点关键科技,让对方不能替代,自己有一点谈判的筹码就行。

华夏只能走全产业链道路,不仅仅每个工业类别,甚至连每个零部件都必须自己能生产,更必须要做到世界前列才行。

这是一条何其难的路!

董嘉木赶紧深深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不过,我们也不是没有优势,我们的实验室,还是研制出了不少新技术的,比如说ADSL,高带宽光纤,以及高带宽接入网,甚至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我们的接入网已经能称之为宽带网络了。”

本来,马华腾只是想要帮董嘉木打个圆场,但说着说着,自己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了自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