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子(第3/8页)

那个时候学到的课文里,常常这样形容这种时刻:“那三十秒钟就像三年一样长……”但是并没有。实际感受上的三十秒后,三太子从围成一圈的哥儿几个中间破水而出,胳膊底下夹着溺水的那个倒霉蛋游上岸来。他让我蹲在地上,把那小子扣在我背上控水。我也不知道这是否科学,但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错觉:我比起那几个会游泳却没救上人来的,还有点用。

在我以千年王八的姿态工作时,那几个湿漉漉的家伙七嘴八舌地给我讲水中救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怎样防止溺水,如何在水面上凭空扎猛子,等等,简直莫名其妙。而三太子则坐在一块石头上,解开辫子晒太阳,一语不发。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一刻,三太子把自己的技能树点歪了。(1)他在那个下午的阳光里,突然觉得游泳没什么意思,因为他在这个领域已经登峰造极了;同时,他发现了在水里可以干的另外一件伟大的事。按照正常的剧情设计,他发现的这件事理应是“救人”。从此,住在水边的他踏上了救人之路,最后经过艰苦卓绝的训练成了一名专业的海滨救援队队员,镜头拉远,三太子奔向了大海,黑屏,演职人员名单出现。这个剧情还可以从一个黑社会的儿子改恶向善的角度去挖掘思想深度,可惜观众并不喜欢看这个,现实也不是这样的。

现实是,三太子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潜能:潜水。当然,按照现实的剧本,他会死在这上面,这马上就要讲到了。关于这个推断,证据是这样的:三太子晒了一会儿太阳,慢慢回过头来,问我:“刚才我下去了多长时间?”我答说半分钟左右。他皱着眉头,也不看我,也不看其他人,自顾自地说道:“你们知道这傻×沉下去多深吗?”说完,若有所思地走开了。

有关三太子的死,他爸爸有个著名的浑蛋推论:如果他救的那个人,最后没救上来,死了,他就会在监狱里待上半辈子,而不是六个月。这样他就会错过死亡。像这种浑蛋推论,黑社会常常能面不改色地说出来,他还说过更浑蛋的。可见,浑蛋的儿子不一定浑蛋。我是在他家办白事(2)的时候听见这句话的,可笑的是当时我还不知道三太子救了人却进了监狱那档子事,这足以证明我不够朋友,但我却作为朋友来随份子。随了250,我记得。

既然花了这么多钱,我觉得我必须得弄明白这里面的戏剧冲突:救了人怎么会进监狱?此时我已经快拿到法学学士学位了,但还是理解不了这种事。关键在于,他爸爸描述得实在太宽泛了。我一开始以为他说的是在水库比赛时救人的那一次,后来又以为是他死的那一次,但这两次都说不通。后来我才知道是我不知道的那一次。我在灵棚坐了一会儿,进来一个大爷,拿着两根烟,在插香的碗里插上一根,说了声:“我陪三儿坐一会儿吧!”就坐下了。我凑上前去给点上烟,长吁短叹了一会儿,很快就聊了起来。白事上的人都有很强的倾吐欲望,所以我没费什么事就弄明白这个戏剧冲突了。

说起这事儿得翻一段倒笔书。要翻进监狱的事儿,得先翻到三太子发现了潜水这件危险而有乐趣的事开始。当然,很快就会翻到他死了,虽然没有人想让他死,但事情就是进展得这么快,前后也没有几年。水库救人那次,我们已经上高中了,而他死时我还在念大学。就这么几年。

那次深水救人之后,三太子迷上了潜水。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这叫潜水,他觉得就是扎猛子。后来他渐渐发现他所描述的扎猛子跟常常一起游水库的朋友说的不是一回事,他们都是一猛子扎下去,看有多深。要证明也很简单,游到桥墩子,往下一扎,扎到深处开始往上浮之前,报一个桥墩子上的刻度就行了。后来三太子抗议道,这个方法不好,一来全凭自觉,太容易作弊;二来水下视物的本事各人高下不同,这不应该成为扎猛子深度的干扰因素。他想了个麻烦一点的办法:找条长绳子,均匀地打上几十个结,每个结上拴个矿泉水瓶子,瓶子里装着写有数字的纸团。绳子末端垂上大石悬下水去,扎猛子的人游到力所能及之最深处,摘下一个瓶子,回来看数字就知道扎得多深了。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挺科学,但此法一出,没人陪他玩了,他到死也不知道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