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退堂鼓艺术家(第2/3页)

裴恕闻言皱起了眉头。

虽然上山也有好些天了,可这点他始终没搞明白。

但林蔻蔻听到这儿,却道:“我知道。”

视频会议那端,众人顿时齐齐看向她。

裴恕也转头,投去诧异的目光:“你打听到了?”

林蔻蔻却是淡淡一搭眼帘,颇带几分嘲讽地笑一声:“人虽然没挖成,但该打听的事一样没少,再摆烂我也有职业素养在好么?”

在发现张贤不过是在设局利用他们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听他跟董天海的恩怨——

毕竟张贤是候选人,董天海是客户。

对单个Case来说,候选人随时可以更换,客户却是固定不变的。

张贤当时盯了她半天,颇为凌厉地吐出来一句:“你的态度,作为猎头顾问来说,过于嚣张。”

林蔻蔻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句:“张先生的行为,作为候选人来说,也过于狡诈。”

她发誓,那一刻她能感觉出张贤是想把她赶出去的。

但良久的对峙之后,对方却忽然笑了起来,竟道:“我现在明白,智定为什么每回提起你,都咬牙切齿了。”

林蔻蔻淡淡回他:“过奖。”

之后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张贤的确向她简单讲述了他当年与董天海的恩怨。

“广盛集团虽然是个巨无霸,但当年最核心的产品只有如今广为人知的‘TT’内容平台,就像是我们现在很多互联网内容平台一样,在首页,有一个面向用户的内容推荐机制。张贤跟董天海,当时就是在这个推荐机制上,产生了分歧。”

林蔻蔻尽量说得简明扼要。

“平台内容推荐机制一般依赖于算法,主要有两种方向。一种是欲望算法,不看你是否对内容点赞收藏或者评论互动,只用大数据分析你在内容上停留的时间,给你推送相似或者相关内容;另一种和欲望算法相反,更看重你点赞、互动甚至分享出去的内容,根据这些更直观的用户行为来进行推送。董天海坚持前者,而张贤坚持后者。”

这两种算法和内容推荐机制,针对的其实是人的两种不同需要。

比如现在的一些视频平台,有些内容你自己看过了,却不会想分享到朋友圈,甚至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看过;但有一些内容,是你未必那么喜欢,但觉得分享出去很合适的。

人的欲望犹如一座幽暗的深渊。

人们在私底下和在社交里,所展现出来的一般都是两种面貌。

众人都听得聚精会神,也迅速明白了当年张、董二人分歧的焦点在哪里:“如果采用欲望算法,那TT约等于今天的抖音;如果采用行为算法,那TT可能会发展成今天的B站。”

林蔻蔻点头:“欲望算法针对的是人的底层欲望,而没有人能摆脱自己的底层欲望,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但张贤认为采用这样的算法来推送内容是不够有担当的,做平台应该更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平台不能同时有两种发展方向,所以当时的张贤基本被董天海架空,不再有实权。但他接受董天海投资的时候签了对赌协议,协议期内不能离职,所以是到公司上市之后,才直接分道扬镳,走了人。”

众人恍然大悟。

但林蔻蔻顿了片刻,非常审慎地补道:“至少张贤自己是这样说的。”

裴恕回想了一下,道:“这听着倒像是董天海一贯的作风,张贤应该没有冤枉他。”

商人嘛,重利。

行为算法固然不错,但欲望算法才能抢占最多的用户时间,占据更大的市场。

林蔻蔻表示认同,抄着手淡淡道:“所以我们为董天海筛候选人,可能得挑不那么正派的。不过能做到CEO这个级别的,基本都是资本打手,正派不到哪里去。我们尽管筛人,踩雷的概率应该不大。”

她说到“资本打手”这四个字时,难免透出点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