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因为他是赵院士啊!(第4/5页)

“对啊。”

鲍恩红跟着点了点头,觉得雷勇的分析很有道理,他们也没什么事情做,能放假两天到处玩玩,听起来似乎也不错。

最后两人还是没有出去玩。

一则是没有心情,二则周边逛一圈就好了,才刚来到这边工作,了解工作环境似乎更重要,自从来了以后,他们大部分时间就闷在办公室,连以后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没认识几个。

三天时间。

雷勇和鲍恩红还是每天过来看看,因为很清闲就能和其他人聊天,也对工作环境有了了解,在他们看来,工作环境就是非常的差,没有任何和飞机设计有关的设备、实验之类的,甚至连工作间都是办公室。

同时,他们也惊讶于WZ-A1发动机的参数。

“这个真是太厉害了,我在宿舍里的时候,就听说这个发动机,好像瞄定的是J-31?果然是五代机的发动机啊,比国外的还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善,真正用上,就太厉害了!”

雷勇连连感叹。

飞机设计是受到发动机参数制约的,他们做飞机设计考虑的是10-14吨推力,也就是从E国进口发动机的水准,而推力只是发动机性能的一部分。

推力,不是全部。

对于飞机设计来说,衡量一台发动机的指标,最重要的不是最大推力,而是爆发力和稳定性。

爆发力,也就是瞬间功率提升速度,就像是路上行驶的汽车,有的三秒就能加速百米,有的则需要六秒、七秒甚至更多。

加速快慢,直接反应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当然了。

某种程度来说,更高的最大推力也就意味着更高的爆发力,但拥有高爆发力的同时,实际上还会出现一种负面影响,也就带来衡量发动机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稳定性。

稳定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稳定性不单单指的是熄火问题,还包括让发动机在恶劣的环境下,尽量能保持同样的工作效率,战斗机需要作出各种动作,比如低空飞行、迅速的俯冲或者垂直上升,或者在空中翻滚,等等。

这些动作都会带来进气口气流的变化,甚至是气流方向的变化,气流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发动机运行,保持稳定就很困难了。

雷勇惊讶的是WZ-A1发动机,设计评估数据中稳定性的阈值,有着最新的孔道活塞设计,再加上对静子叶片的修正,WZ-A1发动机可以在进气口气流突然降为零的情况下,依旧能稳定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并且压气机不会出现内部压力变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还可以利用活塞释放的高压,给飞机提供第二种动力。

听到雷勇和鲍恩红的赞叹,其他人也挺起了胸脯觉得很自豪。

虽然大部分设计都是赵院士完成的,但他们总归是战鹰组的一员,也为发动机设计做出贡献了,同时好多人也讨论起了赵奕,“赵院士在干什么?”

“他好像闷在办公室有两天多了吧?”

“难道是做设计?”

“做设计,不可能吧?”雷勇说道,“赵院士,好像是在看我们的报告。”他说着补充道,“可能是,我也不确定。”

“是吗?”

“什么报告?”

“……”

这次雷勇没说话,鲍恩红也不说话了,她赶紧走到角落里坐下,似乎防止被其他人注意到。

其他人发现雷勇没回答,还以为是什么保密的内容,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他们倒是不担心赵奕,因为有个叫钱虹的女助理,专门负责照顾他的生活。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钱虹肯定会知道。

另外,袁海涛也从门外见过几次赵奕,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当众人还在讨论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打开了,赵奕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的神色似乎有些疲惫,但盯着手里打印出来纸,却显得炯炯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