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帝不寡恩而患不安(第2/3页)

“哎呦我的祖宗,您怎么来了。”

王朝辅见陈策还在那跪着,赶紧跑过去将他扶了起来。

后者双腿发麻,艰难起身,坐在一个大木箱子上,第一句话就是问:“公公,陛下怎么说?”

天启皇帝走了,王朝辅渐渐放松了紧张的神经,然后啧啧称奇,看着一脸木然走来的刘元斌,赞道:

“这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今日之事,连咱家都有些佩服他了。”

“陛下……准了?!”

陈策也没想到,瞪圆了眼睛。

“那倒没有。”

王朝辅重复了一边朱由校的最后一句,连陈策也是秒懂,旋即哈哈大笑,望向刘元斌时,眼中也满是惊喜。

他实在没想到,皇帝会如此看重这家伙。

这话要是别人去问,只怕尸体都已经凉了,刘元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居然保住了那些孝陵卫和亲属。

杀叶向高全族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在劝,皇帝不一样说杀就杀。

“什么意思,陛下最后在说那什么茶,我一点儿也没懂。”刘元斌见这两个人笑着,更是蹙起眉,差点发火。

“公公,你与他解释吧。”

陈策拍拍屁股,叮嘱叫刘元斌以后行事不要这样冲动后,便就站起来,说道:

“陛下怕是在南直隶一带还要有大动作,我还要调度兵马,这就先走了。”

“军中事务重要,陈帅先去吧。”

王朝辅一拱手,同样是目送了陈策离开,才是冲着刘元斌道:

“小子,你知道陛下方才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旧茶不要,要新茶,难道是……”

过了这么久,刘元斌才姗姗反应过来,张大了嘴:“陛下是在说,可以不杀那些孝陵卫军,但是要找个替死的,把罪名全推上去?”

“是极——!”

王朝辅得意洋洋道:“陛下是谁,那可是大明朝的皇上,谕旨下了怎可收回,但要是想不杀,那也有迹可循。”

“不杀这种字眼,陛下不能直截了当的讲出来,却是可以从田尔耕或者咱家的嘴里代为说出来。”

刘元斌点点头,心中第一次知道了帝王心术的厉害,这要是没有高人指点,自己只怕还不知道得了圣恩眷顾。

随即,他脸上笑容一滞,又张口问道:

“那这个替死鬼会是谁?”

“还能有谁,负荆请罪的那个孝陵卫指挥使——吴烨!”

王朝辅没管刘元斌听见这个名字神情的变化,只管拉着他来到一处偏僻地方,正色道:“将军要记住方才大帅的叮嘱,这次能成,那是上天护佑,陛下圣明。”

“有一次就行了,以后切莫再犯。”

“你是领兵打仗的,咱家呢,是在陛下身边献谗言的,本本分分干好自己的事儿就得。”

“将军在朝堂上,除了报捷以外,别的事儿就算陛下问你,也不要轻易吐露真实想法。”

“人言可畏,流言可杀人啊……”

“战策也不行说?”

刘元斌哑然,第一次接触这些的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觉得不可思议。

“将军,您见陈帅、戚帅他们,在朝堂上说过什么?”

王朝辅目光飘到一侧的山水之间,淡淡说道:

“领兵出去了,两军阵前,怎么打仗那是你的事儿,可在朝堂上,战策是陛下和那些大臣们决定的。”

“文武殊途……!”

刘元斌一想,这倒也是,陈策在西南战时,两军阵前,说起战策来那是滔滔不绝,调度大军,也是有条不紊。

可是在朝堂上,他一个堂堂的勇卫营大将,却没见发过几次言。

还有英国公张维贤,也都是按照天启皇帝吩咐办事,除了卖傻以外,从没主动提出过什么策略。

这都是老奸巨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