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藏官道(第2/2页)

而且现在看来,皇帝也没有任何要卸磨杀驴的意思,似乎不必过于担忧,好生办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

松了口气,他才是自大明门而出。

……

天启五年八月十五日,内阁会六部议,联奏应当重建京藏官道,奏本被呈送入乾清宫,翌日御批准行。

很快,京师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中原各省州府相继发出通告,昭告天下,朝廷即将大举动工修路。

因为远征军出征迫在眉睫,所以官道只在原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缮工作,但这依旧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朱由校发内帑银一千万两用于承建,严旨由工部牵头,各省州府清吏司领地方官府一齐施行。

锦衣卫各地督办司也相继接到命令,严查官吏贪腐工程款项,流民未有良好待遇等贪赃枉法诸事。

部议规定,京藏官道的重修范围,经行畿辅、宣府、大同、宁夏、密云及乌斯藏、青海七地。

首批劳工,优先招募无家可归且身处异地的流民。

正是为了表达对流民安置问题的重视,户部受了朱由校的意,对劳工的待遇也是历朝最为丰厚。

最普通编入地方劳工营的流民,全国统一标准是“日结工食银一钱二分”,没错,工钱从原本按月结算改为了日结。

这也是考虑到流民大多身无分文、急需用钱,临时改变的政策。

毕竟皇帝出钱很大方,一次性给了一千万两,有这么多的银子,户部安排起来也显得底气十足了。

为什么说这次是历朝最高?

要知道,有明一代,自洪武以来,历朝劳工临时雇佣的价格虽然没有定制,但有一点没有变过,即是所有正经职业中“工资”最低的。

而天启一朝,首次大批雇佣劳工,工钱居然和南京银作局裁撤前养老的“国企员工”们的收入差不多。

这种待遇,流民们就算看见了,也没有人敢相信居然是真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次的工期能达到一年,首批雇佣的劳工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四十两以上的年收入!

这在这个时候,说成是后世的一、二十万也毫不夸张。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正说明了朝廷的财大气粗,以及天启皇帝的从容不迫,消息传散之处,人心纷纷安定。

流民们深感皇恩浩荡,纷纷是感恩戴德。

因为有了资金加持,各地招募劳工的通告陆续张榜,招募处每日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有许多不是流民的人也想来混混,不过这些小事,都有督办司和地方官府负责去管。

待遇极高的背后,是对那些浑水摸鱼之人及贪赃枉法官吏们更加严重的惩处措施,一旦抓到,必将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