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0章(第2/3页)

说不好这个‘三天’到底算快还是慢。

单说书籍量,全加起来连一块玉简都塞不满,对筑基期儒修来说用‘天’来计算翻完一次的时长简直像羞辱——在精神集中之时,段严周可以做到翻完等于背完,不必借助其他记录工具。

但考虑到这里面还包括了修正之前因样本有限而导致的对文字字义的猜测错误、适应行文风格、分析秋试出题模式、偷听学校老师们的谈话、按时回家、避免小伙伴注意到自己失踪了等,三天又显得太过紧凑。

附注:潜入学校、书库、老师聊天区等地方并避免被发现不花力气。别说段严周现在是扎扎实实的筑基期了,哪怕是他还在云霞宗内当茫然的真孩子时,爬墙、藏树上、在房梁上窝着等,也可以做到悄无声息、让凡人发现不了。

再说,小地方的学校,师生加起来再算上打杂的,总共才几十人,除了书之外没有贵重物品,而盗窃书籍既不好转卖,被抓住了还是死刑,日常村民经过时最多远远地问声好,学校根本就没建立起防卫意识,可能只有书库防火放水这一点做得相对到位。

08246-伪装天才

在对附近学校的教授内容有了概念后,有一次段严周得知有一个嫁到很远地方的女子托人带了一封信回他们村,女子的家人请识字者帮忙读信,段严周凑到一旁听着。听完后,识字者拿着酬劳离开了,女子的家人高兴了一会儿后开始为难:“十斤米、五斤糖、还有什么来着?”

“不对,是四斤糖、五斤米。”

“不对不对,米肯定是十斤。”

“哎,还得再去问一次唐先生……”

段严周看着信纸说:“十斤米、四斤糖、两斤盐、三匹布,九月二十七日,也就是五天之后,在……”

女子的家人惊讶地看着段严周:“你是学校的学生?”

段严周:“不是,刚刚唐先生念的时候,我对照着字记下来的。”

女子的家人:“听一遍就全背下来了呀?好厉害。”

段严周纠正:“不对,是将字的发音与字形对应着记下来了。”他指着纸上的一个字说,“这是‘五’,”换一个字指,“这是‘布’。”

女子的家人半信半疑,还是去再找了识字的唐先生,并在唐先生再次读信时跟他提了段严周的记下了“对应的字音与字形”。

唐先生先是顺口考了跟来的段严周几句,又拿出书本仔细考了一遍,大为惊喜,去了段严周家,强烈建议段严周的家长送段严周去上学。

唐先生:“这孩子是个天才,以后一定会有一番大成就。”顿了一下,唐先生降低说法,“最起码也能当个账房。”

家里孩子太多,全部送去上学家中绝对负担不起,但当有秀才明确担保了某个孩子是块学习的料,且邻居们都对这孩子之前的表现赞不绝口时,段严周的家长还是喜滋滋地决定让段严周去上学。

但得先说好:“只能去一年。一年后如果学出点成果了,你就去镇上找份工作、帮衬家里;如果学不出成果,那也没必要继续学了。唐先生说得好听,但他那种只参加过一次春试就再也不敢去的秀才,连在镇上讨生活都过不下去,最后还不是回村里来靠着土地生活,没用的。”

半年后,段严周参加秋试,合格,成为秀才。

08247-资助

这是此地有史以来学习时间最短的秀才——不是年龄最小。段严周是在身体年龄九岁的时候才开始有明面上的行动,成为秀才时已经十岁,此地的最小秀才记录是七岁。

根据过往经验,年龄越小的秀才越有可能在春试中取得好成绩。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越有可能得到贵族的信任、成为贵族的‘自己人’。

于是段严周去首都的路费住宿费有了,还有人承诺会帮他好好照顾他的家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