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第2/3页)

不仅将不能换,底下的士兵更不能换。把西北的士兵换到沿海去,没有战事还好,一旦起了战事,西北那边的兵娃大都是旱鸭子,他们哪能海上作战?

“一个是利民小册子,一个是边防,这两件事都很重要。我得去盯着。”颜楚音艰难地爬起来,张口喊了双寿,叫他把侯爷的朝服拿过来,他要去上朝。

双寿看了看天色,小声道:“这会儿估计都下朝了。”

颜楚音这才发现自己起晚了。不怪他,梦里他先是舌战群儒,后来差点和那些围观的人打架,别提有多累了,快天亮时才正经睡了会儿,自然起晚了。

“那随便给我拿套衣服,我要进宫。”颜楚音说。

穿戴整齐后,颜楚音匆匆用了早饭,正要坐上马车进宫,忽然想起什么,又吩咐双寿把他私库的账本找出来,将账本塞进怀里放好了,才叫马车启动。

颜楚音自然是跑去见皇舅舅的。

但这日皇舅舅召了内阁议事,没能第一时间见他。

小太监围着颜楚音鞍前马后,唯恐怠慢了。颜楚音摆摆手说没事,随便转悠起来。这一转就去了翰林院。要搁以前,翰林院里清贵的翰林们肯定躲着颜楚音远远的,但这不是刚出了科举旧卷的事嘛,颜楚音一下子变得受欢迎了。

谁和颜楚音打招呼,他都笑眯眯地应着,但其实根本不认识谁是谁。

不对……有熟人了!颜楚音笑嘻嘻地跑到老翰林面前,就是昨天在道观里见过的那一位。小侯爷十分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小辈的位置上,很是自来熟地说:“原来您在这里当值啊……您手上看得什么书?好看不?能给我讲讲吗?”

一时间,大家看似在认真工作,其实注意力都在老翰林和颜楚音身上。

这个老翰林当了一辈子的翰林,虽然学问是好的,也常常被皇上召见,但就仕途来说,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其实他不是一个当官的料,更适合做学问。他一辈子本本分分、清清静静的,从不逢迎权贵,什么时候竟认识新乐侯了?

老翰林也觉得奇怪呢。

这是新乐侯吧?老夫从未和他打过交道,他怎么就这么自然地凑过来了?老翰林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失忆了,其实他和新乐侯有过接触吧,只是他忘了?

颜楚音见到老翰林身边摆着一壶新砌的绿茶,一个茶杯里装着点剩茶,还有三个干净的茶杯倒扣着,还没人用过。他很自然地拿起茶壶,先给老翰林的茶杯里倒了七分满,然后取过一个干净的杯子正过来放,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老翰林木愣愣地看着他。

颜楚音笑着说:“正好我口渴了,向您讨杯水喝!”

老翰林:“……”

围观群众纷纷了然,原来老翰林和新乐侯私交这么好啊!啧啧,幸好他们平日里挺尊重这位前辈的,从未故意找他的不是!他们却不知道老翰林心里的苦,他越发怀疑自己可能是失忆了,连什么时候和新乐侯有了交情都不知道!

老翰林正在看的其实是他自己前两年写的一本启蒙书,给家里的小孙孙启蒙用的。这会儿颜楚音眼巴巴地看着他,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当值的时候看一本给自家孙子启蒙用的闲书,真说出来了,就好像他在不干正事一样。

但颜楚音冲着书页瞄了两眼,立刻就懂了。

老翰林肯定在考虑那本小册子该怎么编写,这本幼童启蒙书是参考物!颜楚音凑到老翰林身边,就着他的手,一连看了好几页。不得不说,老翰林确实有些水准。这本启蒙书乍一看是一本诗词精选,但每首诗的选择都有讲究,一来笔画要简单,二来诗词的主题都很明确,都是些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内容……

好比说正在看的这首,第一二句讲的是孝,第三四句讲的就是悌。幼童读诗时,一方面学认字,另一方面也是在学孝悌。颜楚音体会到了编者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