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古代商女对照组(终)(第4/5页)

燕晨轻声说道:“改制之举,是为您即将接手的这个国家,剔去了腐肉,捉去了虫害。”

“当时,臣还只是翰林院小小一名修撰。受皇上之命,献上改制之法。”

“即便往后有人指摘此事,他们攻讦唾骂的,也是皇上与微臣。”

小太子微微瞪大了眼睛。

燕晨见此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皇上遇刺之后,因祸得福,先后拔除了支持三皇子的右相等势力、以及潜在暗处的常怀安这颗毒瘤。”

“卧榻之侧,只剩一位年迈的安武王。”

“先帝于马背上打江山,威震四方,边疆寇贼不敢来犯。”

燕晨再次问道:“内无忧,外无患。殿下,你又有何好担忧的呢?”

“呃……”小太子张了张嘴。

他想说,自己没有信心治理好这个国家。

但触及到燕太师始终平静地笑望着自己的表情,他将这些话都憋了回去:

先帝开疆拓土,父皇守成有功。

而他有幸得此明师,当比他们做得更好才是。

“孤明白了。”小太子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起来。

他展颜一笑,同样站起身,朝燕晨行了一礼:“学生,多谢老师教诲!”

燕晨微微点头,拿起放在桌前的书卷:“方才你走神许久,今日这半篇经义,回去誊抄两遍。”

太子:“……”

方才还觉得,燕太师虽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对朝中局势,其实心里门清。

想来以后,也不是不能进官场,为他打两份工效力的。

如今一看,还是别了。

连太子,他都能翻脸不认人,说罚写就罚写……

说明,燕太师对他,是真正当自家学生看啊!

燕晨刚讲了两句,放下书卷。

便见小太子坐回位置上,也不知又脑补了什么,朝他露出一个傻笑。

燕晨便也回他一笑。

罚抄还这么高兴,看来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嘛。

老皇帝已经行将朽木,最多还能撑个半年。想来这半年时间,也足够他做好心理准备了。

授受大典很快举行。

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小太子于大典上鸣鞭三声,宣布即位。

燕晨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太师变成了帝师。

新帝登基后,不等文武百官适应,便是一连串的大动作:

为晋州、江右等地百姓减税,提升工部官员俸禄、地位,增设职能不同的农官、完善劝农官体系……

夹在一堆利国利民的政令中间,有一条旨令格外显眼:

七八月各地棉花成熟,需要采摘。

因人手不够,新帝下令裁军,命一部分边疆战士解甲归田,帮助完成棉花的采收工作。

同时,增加直属驻各边疆军队官员,负责指导、监督士兵们进行日常训练,以强兵力。

这一刀,很明显是朝安武王扎的。

可怜安武王,忐忑地等了这么久,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新帝在这里等着他呢。

之前也是这样。

眼看三皇子倒了,他机会大着。

结果转头,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二话不说,就力排众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

安武王哪里能任人宰割?

他当场就发起了抗议。

结果新帝看着年幼,却是个厚脸皮。

他直接耍赖,一会儿说:“养的兵太多了,发不起军饷,你们谁反对,谁给朕付军饷?”

一会儿又说:“棉花收不完,今年过冬的棉衣若是不足,哪里有闹了冻灾,你们谁反对,就谁负责?”

角度好不刁钻。

原本还有跟着安武王一起,唱反调的臣子,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而各将军手中的兵力,恰恰好,就属安武王手中的士兵,离棉花种植点近的最多。

导致最后裁军裁下来的,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手中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