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第2/5页)

不过,桯俨倒是也明了为何桓珩会对田间耕种之事如此了解。能带着将士一同下田耕种,同吃同住的人,又怎么可能像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一样。

越是深入了解桓珩,桯俨就越被桓珩所折服。

得君如此,又复何求。

桯俨心悦诚服,他由衷的说道:“卫国能有公子,何愁不能称霸诸侯国。”

桓珩没有太在意,反而轻轻一笑,“卫国若要强盛,无需珩,而是要仰仗如先生这般的贤才。”

一来一往中,却更像是君臣间的默契。

桓珩将陶碗举起,明明是清水,却比酒更能激昂人的心绪,“先生,请!”

“哈哈哈!”,桯俨也朗声笑起来,他一同举起陶碗,二人的碗轻轻一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正好是雨后初晴,田地间微风清爽凉快,隐隐透着草木的活泛香气,将二人的言行与仰头饮水时的笑意,都衬得分外有画面感。

就如同他们并不单单是在言笑,而像是即将载入史册的场景,背后是对列国的野心与雄雄壮志。

犹如被乌云遮蔽,如今又重新显露出的朝阳,照耀着底下的大地,渐渐散发灼热的光芒,桓珩便是这般,终有一日,他也会在诸侯国间锋芒毕露,但届时,恐怕没人能阻挡他的野心。

一个充满雄心壮志,徐徐升起,如旭日般的年轻王侯。

耀眼而灼目。

但此刻的桓珩,很明显还在积蓄力量,不断地招揽贤才。

桯俨是,仲农亦然。

所以当仲农安顿好剩余的幼苗,前来向桓珩告罪时,桓珩反而神情凝肃了很久。

而后突然起身,走到仲农面前,将他扶起。

就在仲农已做好愿受任何责难,只求让他可以照料至种子长成后,看着它收获,如此,即便是再严重的刑罚,他也可以心满意足的承受。

然而仲农没想到的是,桓珩开口第一句便是,“连日来,有劳先生了!”

说完,桓珩松开扶着仲农的手,向后退了一大步,双手交叠,对仲农垂首一揖。

和预想的不喜生怒,甚至重罚并不同,桓珩郑重的行为着实让仲农措手不及,甚至有些迷茫,以至于他在桓珩这一揖后,没能及时作出回应。

直到桓珩重新抬首,仲农才犹如大梦初醒,反应过来,自己竟硬生生的受了一个大国公子的一揖,而未回礼。

仲农乃是农家弟子,认为即便是王孙贵族,也应当亲自劳作,加上时代限制,作为士人出身,他们对王侯的敬畏并不如后世,可是面对桓珩这样慎而又慎的举止,也叫仲农难得生出了些惶恐与自责。

他连忙深垂腰身,“仲农何德何能,能得公子如此相待。仲农先前疏忽大意,险些将神鸟衔来的种子悉数……”

仲农一脸愧疚,然而还没等他说完,就被桓珩握住手肘扶起。

桓珩道:“若非先生,泱泱满田的种子,如何能长成?

圣人尚且有疏忽,何况先生。

先生何罪之有?若有,也是珩未能及时归卫,妥善为先生处理田间事宜,偌大的田地,尽皆系先生之手。如若珩早日着人前来相助先生,四时巡查,自不会有今日之祸。

如此观之,乃是珩的过错。”

桓珩不愧是在无人庇佑时,尚且能在波谲云诡的卫王宫中平安活下来的人。当他想要礼贤下士时,言语情真意切,熨贴人心,叫仲农情绪激昂,完全为之折服。

待桓珩安慰完仲农,又好一番畅谈后,才带着桯俨离去。

在将至王宫时,桓珩突然对桯俨道:“先生觉得,仲农来日为我卫国的大司农如何?”

桯俨一愣,但还是很快作出回答,“窃以为,甚好。

仲农此人乃是农家弟子,学识深厚,在诸侯国间也颇有贤名。若非与闵齐有师徒之源,恐怕闵氏一族,尚且留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