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3页)

江云康和白轻舟心中都有数,今年的秋冬不会好过,等林姝的粮食送到新余后,江云康又托林家人帮忙屯粮。

民以食为天,只要让百姓们吃饱,新余就闹不起来。

至于外边……暂时是江云康他们管不了的。

潭州和并州刚经过战役,当地却没有能力善后,没过多久,新余附近就出现流民。

林姝每日清晨带着小厮婆子出城施粥,随着粥棚的设立,慢慢的,大家伙都说林姝心善,说江云康有个好夫人。

林姝得了个好名声,城中富贵人家送来了更多的拜帖,不过林姝还是和之前一样,和江云康有官职来往的才会去走动。那些明显就是有所求的,便都给婉拒了。

林姝的粥棚设立二十几日后,京城里传来了消息,说贤王世子在回京路上病逝了,皇上得知噩耗,当即晕死过去,是南阳王衣不解带地伺候皇上。

但皇上还是没撑住,临终前下诏书,指定南阳王继位。

皇上驾崩,新帝登基,今年的秋闱取消,明年再加放恩科,全国进入丧期,不得婚嫁摆宴,更不能奏乐享乐。

对于这个结果,江云康和白轻舟都没有意外,听到木疆回来说的话,就知道南阳王另有安排。

徐放则是回京奔丧,往后徐国公府没了皇上的庇佑,长公主和徐国公手里也没实权,整个徐国公府的荣辱,都得靠徐放自个去挣了。

新余这边是没什么大事,南阳王登基,对江云康他们来说是好事,看好自己的下属,别让新余有出格的事发生就行。

而京城那边,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波涛汹涌。

突然冒出一个南阳王,是所有大家族都没预料到的事情,但皇上下旨的时候,又确实有好些大臣听到。

就算有人不服,这个时候却也还不敢有大动作。

等先帝下葬后,便是新帝登基。

徐放对于先帝,还是有些感情。忙碌到先帝下葬后,他才去木府找木须先生。

木须和江云康一直有通信,不过有些敏感的事,就不好在信上写。

徐放到了木府,和木须几个关了门,细细地说完潭州发生的事。

“三郎说了,先生心系国事,让我一定要讲清楚一点。”徐放说完一大段话,口渴地饮用完一盏茶,又倒了一盏。

木须听完后,愣住好一会儿,才长叹道,“新帝能得三郎夸赞,想来是真有长处。”

说话时,他往边上的钟庆看了一眼,见钟庆面带疑惑,又问怎么了。

“我是在想,新帝的底蕴较浅,真的能服众,并震慑住京城的那些老油条吗?”钟庆对此颇感担忧。

之前太子被废,钟庆就松了一口气,因为于家也跟着落败,了解他多年的心事。后来贤王和恭王夺位,又让他们担心不已,觉得两个都不能堪当重任。现在突然冒出的新帝,更是他们不了解的人。

“行不行,得用时间来证明。”木须道,“咱们现在,谁都不知道往后如何。只希望,咱们历朝,不要乱起来才是。”

一声叹息,代表了木须对未来的担忧。

但事实是十有八九不如意,等新帝登基没过多久,并州附近的番王就开始起义,说新帝名不正言不顺。

之后好几处地方都出现了暴乱,只有新余一带还算太平。

木疆接到命令,新帝要他带兵去平并州的暴乱。

收到消息时,木疆知道这是新帝看重他,当即就带兵出发并州。

本来徐放还要在京城待一段日子,但他听说南边和西部都有暴乱,立马请命出征。

如今徐国公府的门楣得靠他来撑,若是他贪生怕死,往后徐国公府指不定就要被人害了去。

新帝对此没有意见,徐放愿意带兵出征,对他来说是好事,这说明又多一个可以用的人。

徐放和木疆都被派了出去,有了能用的武将,新帝还需要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