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4页)

北狄集结兵力,还不足以让皇上等人担忧,最重要的是,探子说北狄好像有火炮。

好几场战役里,历朝都是靠火炮取胜,如果北狄也有火炮,那之后的战还怎么打?

而且北狄有火炮,说明新余和临兴关有北狄细作。

多种事情扑面而来,让皇上和朝臣们一起焦虑。

“行了,你们争吵那么多,到现在也没一个有用的话。”皇上大神怒斥,“平日里只会说点好听话,但朕现在要的是能实际有用的主意,而不是在这里听你们争论!”

“皇上息怒。”一众大臣纷纷跪下。

“息怒?你们各个自诩博学多才,你们得拿个主意出来,朕才能息怒啊!”皇上扶额叹气,心累到没力气多言。

这时,忽然有人小小声道,“其实皇上,要不然我们退出永平城,也是可以的。过去百年都给了他们,现在给北狄也没啥事。而且这些年,永平城拖着新余等地发展,也是个累赘。”

这话一出,众人齐齐看去,见说话的是孙哲,好些人都屏息静气,心想这个孙哲要倒霉了。

“你要朕让出永平城?”

皇上愤怒起身,怒斥道,“当初为了攻打永平城,你可知道多少将士牺牲?又可知徐放等人受了多少伤?就是贺之洲,现在还被旧伤影响,时常咳嗽。你却让朕退出永平城,不战而退,是你窝囊,还是要朕去当个窝囊废?”

孙哲只是想提议一下,没料到皇上会是这个态度,颤抖着说不敢,“皇上息怒,微臣没有这个意思。”

“朕觉得你就有这个意思呢。像你这种怂货,也不用在朕跟前晃悠了,摘去乌纱帽,流放海南,永世不许回京城!”皇上怒道。

会有一个孙哲这样说,必定还有其他人这样想,皇上得杀鸡儆猴,拿孙哲出来坐筏子,让其他人不敢再往这里想。

能攻下永平城,那是名垂青史的好事。

不论如何,皇上都不许永平城不战而退!

孙哲被拉下去后,剩下的朝臣,便都懂皇上的心思。

皇上这是,要坚守永平城到底。

文渝跪在左侧,他微微直起一点上半身,“皇上,当初能攻下永平城,已是不易。既然我们跨过余江,就没有再主动退回来的道理。”

他刚说出这句话,便得到皇上的肯定,又继续道,“朝中既然无人可去永平城,不如启用江云康。先有国,才有家,国家大义跟前,还请皇上考虑一二。”

说到江云康,好些人都皱眉。

大部分人不敢言,张阁老没好气道,“江云康守孝还未满一年,如何能去永平城?真要让江云康去永平城,岂不是不孝之人?朝中臣子那么多,何至于非要用到江云康?”

“那么请问,张阁老觉得谁适合去永平城呢?”文渝一句反问,让对方立马哑口。

当初三郎要守孝,他嘴上没敢多说,但心里觉得十分可惜。那承安候偏心又狭隘,对三郎不管不问,现在却要因为他而误了前程。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文渝觉得亏得慌。

没人能接上文渝的话,朝臣们便看向皇上,等皇上开口回复。

皇上之前就想过这个事,不过现在并不能点江云康去永平城,他往堂下瞄了一眼,视线落在方才反驳文渝的那人身上,“张爱卿的长子颇有才干,也过而立之年,去年南下治水有功,如今就让他先去永平城吧。你说得对,百善孝为先,还没到万不得已时,不可坏了别人的孝道。”

张家也是世家旧臣里的一个,张阁老是那迂腐中的迂腐,什么“读书高”、“武将臭”等话语,便是张阁老最主张的事。

皇上开口点到张阁老的长子,张阁老一张老脸顿时僵住。

他家儿子哪算什么治水有功,那都是他花了心思,做给别人看,是他帮儿子做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