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3页)

“对了,用不了多久,博宇兄应该也会过来。”林源又道。

“张博宇?”江云康念了一遍这三个字,倒是不意外。

文渝在京城大有前途,皇上需要亲信办事,又不怎么使得动那些老臣,像文渝这种就被皇上留在京城。

林源和张博宇这些,他们比之文渝要差一些,却又同样是新派的人。皇上急于稳定余江以北,只要能守住这二十三城,日后史书记载,便是一代明君。

不过皇上还是有野心的,只是登基没几年,根基还不稳,眼下才解决了施家,不急着继续北上收腹所有山河。

“对啊,就是博宇兄。现如今,好些人都想来余江以北,不过也有不想来的,反正我是最想来的!”林源满腔壮志,一心为了建功立业,扶起门楣。

一日的休整后,林源便出发去惊水关。

又过了三个月,江云康才见到张博宇。皇上派张博宇去并州,也就是边境最北,最接近北狄都城的地方。

江云康听说后,拉着张博宇细细交代,去了并州,可要处处小心。

张博宇也懂并州的危险,仔细听完江云康说的后,又说了件让江云康意外的事,皇上派于景山去梧州,那里是现在□□最多的地方,上任县令便是被□□害得断腿。

皇上此举,用意明显啊。

不过这也是于景山的机会,若是能平定□□,这份功绩便是他以后为官的开始了。

送走张博宇没几日,于景山便到了亳州。

二人再次见面,江云康同样客气地给于景山摆了一桌的菜。

“当年郡守大人要我蛰伏,还得多谢你的意见。”于景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客气了,我不过是随便说两句,你能有机会,那也是你自己有些本事。皇上要你去梧州,你自个心中明白,若是能拿出本事来,皇上是个惜才的,自会对你另眼相看。但如果你没本事留在梧州,头顶的乌纱帽也会没了。于景山,这是你破釜沉舟,唯一的机会了。”江云康也举起酒杯,和于景山笑了下,便喝完杯中的酒。

于景山自然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低落了这么多年,他是蓄势已久,只等去梧州大展拳脚。

虽说梧州是个很不好的选择,但总比在槐县没有选择的好。

“皇上想要余江以北安稳,若是郡守大人的三年任期里,能让亳州治安稳定,再回京城时,必定位极人臣。”说这话时,于景山多少有些羡慕。

年少时满腔义气,做什么事都可以由着心情。但现在不一样了,身上的担子重了,每走一步都要反复盘算。说起来,江云康的官途除了突然守孝的事,便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如今才刚到而立之年,便凭着自己的本事担任郡守,等任期一到,必定青云直上。

江云康笑道,“以前我倒是不知,于家小公子会拍人马屁来着。”

于景山微微抬眉,“我说的是事实,咱们不妨看着。”

事实上,往后还真如于景山说的一样,回到京城后,便官至二品。

在亳州任期的三年中,江云康先是用免税安抚民心,为了百姓的生计,增设数个码头,加大余江两岸的贸易来往。并把新余等地更为先进的水车灌溉等技术,都引进到余江以北。

百姓日子好了,□□就少了。

经过新一轮的武试和殿试,又有不少人才输送到余江以北。

为了防止全文盲的武将,江云康又上折子,在各洲郡县增设武学。不管是文试科举,还是武试科举,都是一般重要,慢慢拉近两科之间的差别。

等三年任期到的时候,亳州一带不仅步入正轨,还相当富庶。

百姓日子好了,便不会想着造反的事。就算有些北狄人还是不死心,试图挑事,这种直接揪出来,杀一儆百后,日子就越来越太平。

而这三年里,北狄则是勉强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