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交不起学费(第2/6页)

打浆这一步,经过多次的比例配制,工匠们都熟。

叶旺祖怕出岔子,还要人做了带刻度的盆、尺,纸浆加进去,能二次对比。

打浆结束,还不到午饭时间,云程放下纸钱,把竹篓盖子盖上,跟刘云一起去造纸作坊。

河边的造纸作坊才开始盖,现在去的是老作坊,在村子中心。

叶根是想把新造纸作坊也盖在村子中心,毕竟是他们族里以后要代代相传的手艺。

后来也是取水频繁,灶火不断,怕在民房聚集的地方出事,中心也划不出另一片地来盖新作坊,才按照最开始的计划,在河边划了地。

云程过来时,叶根也在。

从他这里,云程知道的消息就更加详细。

首先就是纸药用到的藤汁,目前确定下来效果不错的有四种。

皮料草料从一比九,到九比一,都要尝试,四种藤汁也要一一去对比,中间所耗精力,叶根都不想再说。

只问云程:“族里拿一半,也没白拿吧?”

是说的作坊分红的事。

夫夫俩跟族里是五五分,他们提供技术,族里出人力物力,也在这口头转述的技术上,一次次尝试。

云程懂他意思,“族里人辛苦,我跟存山知道的。”

他们不会说这么一个手艺给出来,就要当人衣食父母。

也不会等好纸造出来,营业额上去,看到利润后不满分红。

叶根就提这么一嘴,得了话,就转移话题,“存山今天没下来?”

云程老实说:“他在看书,今年也要下场考了。”

若不是自己还有事情缠身,叶存山也不至于这时候还分心做别的。

纸浆配好一盆后,刘云就拿了抄纸竹帘过去。

试验阶段,盆跟竹帘都小,纸浆却是要一起打出来,免得来回耗费人力工时。

她手稳,已经能根据纸浆多少,控制纸张厚薄度了,抄出几种不同厚度的纸,贴上临时搭的砖墙上后,那头立刻有人生火烤纸。

砖墙是窄巷的半成品,巷子两面墙,它只有一面,火源不能完美利用,此时也方便。

就是有砖墙的存在,试验起来才快。

等成品出来,叶根带云程一起过去看。

纸张上依然有原料的纹理,会有丝丝草木纤维在上头,摸起来平坦,质地要比之前的低价纸细密,也少了硬质的脆,多了几分绵软。

云程还分心想,若昨晚他用的是这种纸,叶存山往稿件上压时,稿子不至于因为太脆,多碾几下,就有裂纹,被压破。

他问:“这纸跟之前尝试的纸,哪种更好?”

边上有人准备了笔墨,也有炭笔。

叶旺祖提笔写了“静河”二字,一字快,一字慢。

看看墨迹晕开程度,叶旺祖说:“这次要好,之前落笔后,墨就晕开一团,字都没法看,只能用炭笔写。”

他专门准备了木箱,里头每一次成纸,都有保存。

用炭笔写上了日期、比例的纸一张,空白纸数张、毛笔写字的纸一张。要对比就很方便。

纸质先不提,只看晕墨程度,就能筛选掉一批。

综合对比后,是按照这次成纸的比例来做。

他们已经有经验,确定后,也没急着把所有的纸浆都配比混合,而是换了大木盆继续来。

叶旺祖说:“少说要做五六次,造出上百张纸出来,看看劣纸占几成,继续调整才能批量做。”

村里热火朝天造新纸时,叶虎又去静河纸铺送了一次货。

大家都忙,送货也抽不出很多人,这次送清明节用的纸钱,是他一个人来。

一直到清明节前,他都要连着去蔚县送货。

叶粮反馈的消息是说,“码头商人听说我家有纸钱卖,打听了价格,把铺子里的存货买完了,说要去附近县城卖。”

附近有好几个穷破县城,都没纸钱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