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火炕、石炭(第2/4页)

“韩叔,不知道你察觉没有,这两年的冬天,那是一年比一年冷,前几日我听锦衣卫的人说,关外这会儿都已经开始结冰了,这么算下来……你说,以后会不会一直这么冷下去?”

哎呦,这可不好说,老天爷的事儿谁能说的准呢?不过……老韩头垂下头算了几下这几年的气候,不由的也开始担心了。莫不是真的就这么一年比一年冷了?若是这样,那日子可怎么过?旁的不说,咱们郊外的那些田地怕是出产就少了呀,冬小麦怕是就没几分收成了。

老头那眉头是瞬间就皱上了!略带几分犹疑的问:

“真能这样?”

那是一定的,只是他不好说罢了!没得传出去让人套上个妖言惑众什么的对吧!包三儿垂下眼,继续自己的话题。

“都说未雨绸缪,过日子不多算计着不成啊吗,咱们不比那些大户,有地龙什么的保暖,屋子也不可能推了重新起那厚墙的,所以我想着,去寻个会做火炕的来,将咱们住人的屋子都砌上,好歹能保证睡觉暖和。”

这是个稳当的盘算,哪怕不是一直冷下去呢,光是为了家里这几个孩子能冬天不做病,起火炕也是个好法子。

老韩头点头赞同,表示这做工的人他知道有,明儿就能去寻来。西屋里听了全场的春嬷嬷也在点头,眼睛还怜爱的看了好几眼立夏。

不过包三儿今儿说事儿,可不只是这一桩,既然说了那自是要说的全些,一次性弄好了他也能安心些。

“说来这火炕那也是北面人过冬的老物件了,真细算起来,宋代的时候,咱们这就有人用。要不是□□是南边起的家,勋贵皇家的都习惯了睡床,其实这东西真挺实惠,特别是那万字炕,进屋一圈三面都是炕,这多暖和,不说睡人怎么好了,就是平日,点上了火,那屋子也能暖起来。对,就这么的,我这正房里东屋起一面炕,一边照旧,西屋呢,直接就来个万字炕。孩子们的屋子也这么来。”

对,说了半天,他其实心下想的就是起这样的炕,不为了别的,只为了以后小冰河时期,这三面围拢起来的室内温度能高些。听说历史记载北方最低有零下四十多度?运河能冻上120多天?娘唉,他都不敢想,到时候这日子会成啥样!出门雪将门堵住的事儿怕是都能发生喽!

“这也太过了吧!咱们才几个人?这么的,这么的,三爷,您这一个正房,就能将所有人都塞下喽。”

老韩头显然不能理解包三儿的盘算,听着要起万字炕,眼睛都有些直。真要这么干,那以后这屋子里的家具放哪儿?难不成全换一遍?那得多少钱?

钱?这是钱的事儿?他缺钱?

“西厢房收回来了,咱们这收拢家业的事儿,如今只剩下了前头那一溜,手里的钱买地不够多,留着也不能生崽子,还不如这么花用呢,炕起好了能睡能坐,还省了家具钱呢。砸通风口,垒火口,冬日屋子里就能吃上热水,顺手的还能将房子休整休整,多好。”

要和修房子联系到一起,那老韩头没话可说了,说到底这修整房舍总不会错的,特别是有西厢房刚收回来的前提下,也算是整顿家业了。冬日能不用出门去厨房烧水也算是给他们这两个奴仆福利,他还能不见情?不知道好歹的反驳了去?

“那也成吧,明儿我就去说。不过要这么弄,咱们得抓紧了,这天可不等人。”

“对,多找几个,尽快弄起来吧,几个孩子还小呢,这天这么下去,大人还好,孩子可经不住,冻出病来就麻烦了。”

这又是个好理由,里头春嬷嬷都快把立夏拢怀里去了,可见有多疼惜孩子。

说完了这起火炕的事儿,包三儿又将视线转向了一遍闷头吃饭的邱海哥,

“海哥儿如今也大了,也帮着舅舅办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