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宝钞、下饵(第2/3页)

说到□□,皇帝的神色十分的复杂,莫名有种光环被打碎的感觉怎么办?皇帝都不敢继续想下去了。只能捂着头,一个劲的叹气。

他这一叹气,屋子里的人那就更不敢出声了,不,不只是不敢出声,连着呼吸都轻了几分。郝成刚看着这样,急的呀,额头汗都下来了,一个劲的给包三儿使眼色,让他赶紧的想个法子,将这事儿给兜住喽。

包三儿既然敢开口,那自然是早就已经想好了说法的。

“□□为何会发行宝钞呢?在臣看来,这一点只要想想那时候金银都在什么人手里就知道了。不是豪商大户,就是世家名门,这些人你说有罪吧?偏偏开国之初安抚人心为要,为了避免动荡,一时不好处置。可你说没罪吧,偏偏都是投机油滑之人,犯下的事儿真细究起来,一个都不无辜,不惩治一番便是百姓都心下不忿。故而,这才有了□□发行宝钞,兑换金银充实国库之举。说来,这不过是开国之时相互留点脸面的权宜之计罢了。”

这话包三儿自己都不信,他觉得,这肯定是那个讨饭出身的,看着人家家里金山银海,自家却穷的到处捉襟见肘,仇富之下,想出来的无赖招式。

可这话能和人子孙说?不能啊,只要这天下还姓朱,他就得给这个不着调,祸害了这个朝代一二百年的无赖金融制度找出个遮羞布来。

说起来这个朝代的皇帝虽然奇葩多,但兴趣爱好奇葩不代表就没脑子,难道就没有一个皇帝看透过这宝钞的不妥当?肯定是有的。可一来就像是皇帝心下琢磨的那样,将这个当成了国库银钱不足时的后手,二来就是顾忌这被套上无数光环的□□皇帝首发的名头,故而从没有人想过将这个给禁止了,久而久之,在一代代皇帝银钱不凑手的时候一次次刷下限之后,这宝钞才贬值到了如今的地步。

如今包三儿给寻出了这么一个好理由……他小心地看了看那坐在上座的皇帝。

这位算的上是大明有史以来数得着的富裕皇帝了,还是个自小就看着变法挣钱的皇帝,嗯,现在还是第一个扩建京城的皇帝,如此之多的作为之下,这皇帝能不想混个贤名?能不想着当一回英主?只要他想,或许这宝钞啊,就能有一个了结了。

“陛下,弘治初年的时候,一贯宝钞就只值一文了,细算起来的话,这面值……印制的花销都打不平,您说,在这么下去朝廷的威信何存?”

朝廷威信?是了,这毕竟是朝廷发行的,越是不值钱,那就越是再打朝廷的脸面啊!这事儿不想不觉得,一想……朝廷诸公这么些年视而不见,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

皇帝捂着额头,垂着眼帘,重重的叹了口气,有心想说点什么,可抬眼一看边上这些人噤若寒蝉的模样,皇帝又收回了心思。

说什么呢?没什么好说的,若非包三儿这个胆子大,不知道避讳的,怕是永远都没人会给他说透这些吧,既然这样,说不说的,还有什么意义?

皇帝明明才十七八岁,这一声叹息下去,整个状态凭空就老了好几岁。那种沉重的帝国压力,即使无形,也让人感受的十分明显。

看着这样的皇帝,包三儿心下微微吐了口气。棒子给过了,那接下来就该给个甜枣了。他毕竟是臣下,一次两次的针对时弊还好,若是一直这么下去,只提出麻烦而不给皇帝解决麻烦,那到了后头,皇帝怕是再也不会想要见到他了,那样的话,他还怎么抱大腿?

“陛下,其实咱们缺钱,并非没有旁的法子的。”

“哦,你说说,还有什么法子?”

皇帝是个爱财的,敛财的法子自是懂得不少,因为懂得多,也试过不少手段,所以他不觉得包三儿还有比他这坐在皇位上,俯视天下的人知道的还多。只是这会儿整个屋子都安静的吓人,就想借着包三儿说话缓和一下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