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走私应对拒私建(第2/2页)

如此一来堵住了大部分缺口,少部分……没办法。

他那时的手段多,照样有人走私,然后被抓,不同的是不会被抄家。

李易也不知道那时若抄家,还有没有人走私?

“我回来的时候,听到有商人准备找地方建水泥厂,然后用混凝土修码头。”

张九龄提到个事情,现在的码头有的直接靠岸,地方比较好的。

另外有用石头堆,还有木头延伸出去。

水泥的烧制方法公布之后,商人们动心,他们想要修一个,然后在上面卖东西。

或者是船停靠之后,扛活的人要上去干活,收一笔钱。

再建仓库,收取东西保管的费用。

如此一来,市舶司收税,还要在那里设个点儿。

“不允许。”李易态度坚决:“码头的规模、质量、经营,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

“叫他们按照规矩办,如何?”姚崇认为私人修码头,节省朝廷的钱。

“会出现纠纷,比如码头商品的价钱,提供的食物是否会吃中毒。

码头的修建者用帮工能不能上去干活为条件形成势力,仓库的安全。

以及协助走私,帮忙隐瞒货物品质和数量。

市舶司派去的人手多,增加费用,派去的人少看管不过来。”

李易知道经营码头有多赚钱,食宿、仓储、泊位、搬运。

钱,其实可以让商人赚,交税呗。

管理上却难,商人的码头,看到好东西了,会不会杀人越货?甚至一把火把仓库烧了,就说烧没了。

不管是夷商,还是大唐的商人,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上哪说理去?

总不能朝廷派人帮着管理,那是谁的码头?

官方给建的码头,出了问题官方负责,该赔就赔。

收税和收费的时候,要为商人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

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参与,扩大贸易规模。

“咱们修?”毕构准备掏钱,他能想到利润。

“我会修,我出图纸和建造方法,算我入股?管理我也动,对,尤其是管理,我最熟练。”

李易指指自己,他意思是给我点好处。

“小易,你不用入股,你把东西拿出来就行,没人敢阻止。”毕构一副我关心你的样子说。

“对,不用入股也允许你出主意。”姚崇帮腔。

“啊?你们……”李易仔细打量一群人,有人不出声,却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