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箫逸,我们生个孩子吧】(第2/4页)

他们脸上带着悲色,缄默,痛楚。

……

学姐早就已经哭干了泪水。

从箫逸进门的那一刻起,她就没有说过话,也没有询问箫逸为何赶了回来。

只是呆呆的跪坐在外婆的床前,眼眸仔细的端详着外婆的面容。

小黄也没有了往日的欢腾劲儿,耸拉着脑袋趴在学姐的脚下,时不时的伸出舌头舔一舔她的脚面。

动物都是通灵的。

更别说外婆养了小黄这么多年,有些事他可能比人类更加知晓。

床前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不过他们都没有哭,因为也还没有到哭泣的时候,她们只是脸上带着苦色在床前静站一会,默默念叨了几句只有自己和外婆才能听得见的话。

屋里的气氛实在是压抑,一度让箫逸喘不过气来。

他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学姐的肩上走出屋子。

院子里摆了几个桌子,一群老人正坐在周围,小声的商量着后事的操办。

见箫逸走出屋子,有老人对着他招了招手,箫逸见状走了过去。

“小箫啊,既然你回来了,而且你也是男人,文月后事的操办你也应该搭把手,毕竟你也是文月家里唯一的男人了。”

“本来我们几个老伙计商量了一下,把文月的后事大办特办,举办的热热闹闹的,把镇上唱戏的队伍也拉过来,不过还是想听一听你和清儿的意见。”

闻言,箫逸沉默了一会。

少顷,他才认真道。

“简单一些吧,外婆年轻时候就生性淡泊,她走之后估计也不愿意让很多人因为她的事忙前忙后。”

丧事喜办是老一辈人的传统。

更何况外婆在这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大善人,不言桃李满天,从她手上学了知识走出大山的孩子不计其数。

她把一辈子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却从不拿乡亲们的一针一线,毕竟那时候村子贫瘠,很多人家里都揭不开锅,更别提送孩子去学知识了。

那个时候讲究干农活,古板的思想作祟很多人觉得读没用的书还不如多干点活有用。

都是外婆一家一家劝说她们把孩子送到学堂,并且免去了学费,还经常照顾学生的伙食。

就这样,才给这个贫苦的村子造就出来了很多读书人,从而通过知识顺利的走出大山。

听了箫逸这话,有老人点点头表示默许,同样也有人表达了反对意见。

“文月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享受过,走的时候难不成就这样安安静静,不声不响么?”

轻叹一声,箫逸开口道。

“安静一点不好么?”

“有这么多人为外婆送行已经很好了,况且,清漪估计也是不愿意的。”

恰此时,屋子里传来惊喜的声音。

外婆醒了。

箫逸也顾不上说话了,忙不迭的跑到屋里。

……

再次醒来的外婆精气神足了一些。

学姐正弯着腰附在她的身边小声的说着话,一会哭一会笑,小脸如同花猫一样。

虽说外婆醒了,不过屋子里的妇人却没有欣喜的表情,因为她们都知道这是外婆回光返照的迹象,因为心里还有事,还有话没有说。

见箫逸走了进来,她们知道一家人有话要说,懂事的走出了屋子,将最后的时间留给她们。

箫逸走到床前。

外婆看了他一眼,看似红润的脸上带着一抹笑意,缓缓道。

“你也回来啦。”

点点头,箫逸只感觉嗓子眼里堵的慌,他扶住学姐颤抖的肩膀,柔声念了一句。

“外婆……”

“好啊,好啊,都回来了。”

外婆笑眯眯的说了一句,随后看向清漪言语责怪道。

“哭什么,外婆能看到你们心里已经很开心了。”

“外婆知道自己熬不过这个夏天了,不过人总有这一天,走的早一些还能早一点去见你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