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赵家(第4/4页)

哭笑不得地告别了赵家年轻一辈,苏韵背着赵家姐姐们友情赠送的背包,在下山的时候,最后又回头望了一眼。

其实在这个年代,真正来说,佳和那类似“创作平台”、只要演员有能力可以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挂靠佳和、和演员合作分成的制度,是远远要比赵氏的管理层一家独大制度更适合她。

并且佳和的老板还特别敢拼,七十年代就敢挑战开拓海外市场,进军好莱坞。

至于为什么她却在赵氏这里死磕了这么久,大概就是童年时来自TBB滤镜的好感加成,以及曾经看到过的一些有关赵氏电影兴衰录的文章吧。

文章配图里,荒废的片场、尘烟遍布的物件、堆积成山的剧本,让由TBB陪伴着长大的苏韵在心里刻下了一丝挥之不去的遗憾。

但是折腾到现在,遗憾,也许只能是成为遗憾。

她如今还没有和时代车轮对抗的力量。

苏韵这边在唏嘘,赵家小佛堂里,黄弥笙定定地看着上面的牌位,也是一阵唏嘘。

“阿姊,听说你拿了一些首饰让素文、素芸她们交给了苏韵?”方茉娜推门而入,轻声说道。

“看着她那个样子,我总是想着,如果囡囡还在,也有这么高这么大了……”黄弥笙叹了一声:方茉娜的年纪比赵日赋小很多,而她还比赵日赋大上几岁,按着年龄算,其实这个孩子都能做她的孙女了。

那个时代,纸醉金迷的同时亦带着混乱和战火,他们这辈人的感情往事不提也罢,只是可怜了那个孩子——后来他们寻遍了整个新加坡甚至附近的马来西亚、泰国都走遍了,都没有打听到想要的消息。

早就应该明白是不会有希望的了。

只是,看到苏韵那个年纪,又是在新加坡出生的,才忍不住……

还想什么呢,人家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又是10月第一天出生的,比踩在12月31号出生的囡囡要大上差不多三个月。

况且那么小的一个婴儿,不可能从新加坡转移到香江。

默默又祈福了一阵,黄弥笙转头看向方茉娜,问:“那个叫苏韵的孩子怎么样了?”

“赵老师认为她的剧本不适合赵氏,所以打发她走了。”方茉娜回答道。

“多关照她一下吧……毕竟也是救了励仲的。”黄弥笙想了想,道。

“放心吧,这孩子鬼灵精着呢,我看她不止会只投一家……”方茉娜笑了开来,“等到时佳和、荣华、富国、协利那些公司陆续拒绝了她之后,我会再过去请她拍戏,让她从低做起,慢慢从配角做到主角——”

“至于现在嘛,这性子还是得磨磨,否则迟早想翻天。”

苏韵是她一开始就看好的,可惜就是聪明得太过分。

不过没关系,反正佳和有着吕少龙这个金字招牌,不太会捧新人和其对抗;而其它几家电影公司都比不上赵氏,没能力制作出苏韵那已经超前不少的剧本。

超前半步是天才,是先驱;超前一步,那就大大不妙。

错失吕少龙是一大憾事;但玛丽苏,这个年纪还是太小了,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时代局限,使得这个时候的方茉娜怎样也想不到,赵氏今日又一次放走的,在未来,将会是一个何等可怕的划时代票房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