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4/5页)

“以前我带孩子们出去,那些老姐妹们都特别羡慕我。”

“说我有个学霸孙子,次次都考年级第一。还有七七,他的舞蹈天赋肯定是遗传了你,小南画画也很厉害,我当时想,我们戚家以后就多了两个大艺术家。”

“现在,小南不知道为什么画也不碰了,我也看不到七七跳舞。”

路念初张了张口,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他压下心底的难过,试图缓解沉闷的话题。

“妈,我还是舞蹈学院毕业的,你要是想看,我给你跳。”

“谁要看你跳了,我要看我七七跳。”

路念初又安抚了她几句,哄着她去吃了早饭。等戚奶奶回屋休息,路念初的思念之情怎么也压不住。

她的七七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来?

范围已经缩小到B市。

B市有很多偏远的小山村,交通太方便的地方容易被暴露,越偏远的地方成了拐卖妇女儿童的重灾区。

小孩被拐后肯定会被养父母改名换姓,有时候年龄也会虚报,这种大海捞针式搜寻很难找到人。

戚家还查过B市的每一所学校,且不止一次,范围控制在和七七差不多年纪的孩子里。

小乡村的希望小学他们也经常去,有一次得到警方的消息,锁定在一个小村镇,路念初怕警方找上门会惊动村里的人,怕七七又被带走。

她跟着当时去支教的老师,也在镇上住了一年。想着哪天她走在路上,就这么巧合的碰到她的七七。

路念初很谨慎,她不让戚家任何人去找她,也不和其他人联系,白天她和所有老师一样,在学校里给孩子上课。

晚上乘着月色,一遍又一遍走过每条村路,以熟悉村镇为由,挨家挨户地找。偏远地区的村镇人口不算多,但每家每户都离得很远。

路念初是独生女,也是从小娇养长大的没吃过苦,后来嫁人了,丈夫也宠她,大半辈子都没吃过什么苦,怕黑还怕打雷。

去支教的第一个月,路念初不熟悉山路,经常迷路。每次晚上出去一趟,再回到宿舍已经是半夜。

那个时候她心里没有害怕,只有期盼。

她以为她能找到的。

直到一年期到,她不得不离开小村镇。

走之前,村东头的婶子才肯告诉她,村里有户人家在她来之前就搬走了,说是这里太穷,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

路念处拿了很多照片给她们辨认,但她们都说没见过这个孩子。

线索又一次中断。

这么多年来,弯弯绕绕一大圈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路念初每一次地迫切寻找,到最后都是希望落空。

安抚好戚奶奶后,路念初大脑里就冒出戚奶奶说的那句话,明明知道是戚奶奶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万一呢?

万一是真的呢?

路念初打电话给司机。

“对,要去西里街。”

当看不见希望的时候,任何事物都能成为精神寄托。

戚奶奶如此,路念初也是如此。

戚奶奶的身体没什么大毛病,但有些健忘,她会忘记自己吃没吃饭,却不会忘记抄经文,每天睡前早起都要为七七祈福。

她年纪大了,能做的事有限,只能将寄托放在抄经文和祈福上。

戚奶奶说的糖,路念初也是记得。

是一款酸酸甜甜的青梅糖,七七很喜欢吃。七七被拐后,家里没人再吃糖。

家里只有戚南和七七差不多年纪。

戚南不爱吃糖,每次戚奶奶给两人分糖的时候,戚南总是偷偷把自己的那份也给了七七。

后来,两人小动作被发现了。

戚奶奶告诉戚南糖吃多了不好,牙齿会坏掉,吓得戚南不敢再给七七送糖。只要戚奶奶分糖果,戚南剥开糖纸就往嘴里塞,生怕七七吃完了惦记他的那份。

路念初忍不住多想,要是她买很多很多的青梅糖,能不能把小馋虫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