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继续(第3/3页)

权力会无限放大人的缺陷,作为皇子时已经如此残暴,若有朝一日登基为帝,岂不要祸国殃民?!

皇帝喜欢有野心的皇子,却不能容忍他们残忍、暴虐,上负皇恩,下负百姓。

他转着手上的扳指,抬头看了谢钰一眼,“瘦了。”

也是难为这孩子了。

皇帝想了下,“你继续审,我信得过你,若有事扯到那几个兔崽子,只管告诉我,不必有后顾之忧。”

就相当于他做出承诺,如果事情真的牵扯到几位皇子,皇帝亲自来办,绝不会让他难做。

谢钰应了。

皇帝抬手拍了拍额头,就有点后悔生那么多。

其实,像妹妹一样只生一个也挺好。

但转念一想,不行,万一是个傻子,这千里江山岂不完蛋?

还是得多几个,好歹有的挑。

想到这里,皇帝重重捏了捏眉心,换了个话题,“都问出什么来了?”

谢钰道:“已有人招认,收了贿赂,夜间对那灰篷马车放行。但里面究竟装了什么,去了哪里,并不知情。”

招供的是两个中层官员。

守城这活儿累归累,但只要能混个一官半职的,油水很厚。

别的不说,单说货物进城要核查数目交税,就大有文章可做。

许多商人为了少交税,都会提前打点好守城官员,将货物数量少报一些。

更有甚者,还会想尽办法弄来某些减税、免税的文书,但凡守城官员仔细盘查都对不上。但只要打点好了,一切不是问题。

而这次招供和被供出来的几个人就没少做。

至于灰篷马车的事,他们最初只是听从上官吩咐,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儿。

就放一辆马车出去嘛,要么是官员私会外室,要么是偷偷运送点见不得光的玩意儿,以前也不是没有旧例,就心存侥幸,觉得应该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可如今一听,竟可能涉及谋反,直接就慌了。

谢钰只熬了两天,那几个人就麻溜儿认了。

“那马车每次都走东面的朝阳门,”谢钰道,“但微臣觉得,后期转水路的可能性很大。”

小黄送回来的密信很说明问题:

汴河岸边的庄子已经被查得差不多,但依旧没发现蛛丝马迹,剩下的两处也未必能行。

相反,那河面上往来船只数不胜数,上到载重数千斤的巨型海船,下到几百斤的寻常货船,什么样的都有。

每到夜晚,在外面漂泊了数月甚至数年的水手们便会彻夜放纵,更有流莺入内揽活儿……

如此种种,想藏匿几个甚至数十个女孩儿的行迹简直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