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4页)

苏爱国倒吸一口凉气,女儿可真敢想啊。之前一人才赚二十,现在一个人居然赚一百。

苏以沫见他傻呆呆看着自己,挠挠头,难道她要多了?但是不要多不行啊,“你的门路也是要花钱维系的。一周办七个,这样你有充足的时间帮他们找厂,你也忙得过来,而且也有赚头,省时省力。”

苏爱国听懂女儿的意思了,但是他觉得女儿的想法不太靠谱,“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帮他们找工作。我既要工作又要上学,每天忙得团团转。”

一人一百看似很多,但是他没有现成的工厂,需要他花时间一家家工厂询问。这样会挤占他课余时间。

苏以沫搓搓小手,看着爸爸嘿嘿笑。

苏爱国被她这表情逗乐了,揉了揉她的小脑袋,“你干嘛笑成这样?你想插一手?你想都别想。你一个小孩子跑去找厂子,我能放心吗?”

这孩子真是异想天开。就算他放心,工厂也不会拿一个孩子当回事。

苏以沫见爸爸误会了,忙摆了摆手,“爸,你错了。我不是自己找厂子。我不是有电话嘛。报纸上那么多工厂都在招工,我只要打个电话就好了,干嘛要腿着走,多累啊。”

报纸上要的工人都是拥有暂住证或是本地人。为什么盲流工资低,工厂还要招这类人呢?因为盲流风险高。治安队一过来,所有盲流都得东躲西藏。

有时候一晚上能来好几趟,这样会耽误进度。为了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转,他们通常会招三分之一拥有暂住证或本地的工人。

苏爱国一想也是,越大的工厂就越不会缺电话,但是他依旧不放心,“人家一听奶娃娃的声音,立刻就挂了。”

他要是接线员,也会以为是哪个孩子在恶作剧。

这确实是个麻烦,不过苏以沫很快想到解决办法,“不用担心。我可以粗着嗓子说话。”

于是她掐着嗓子模仿大人说话,电话声音会失真,如果声音粗一些就更分不出年龄了。她说话又不像真正的小孩,的确能以假乱真。没看到本人,还真以为是哪个姑娘在询问。

苏爱国被女儿逗得不行,他有时候觉得女儿聪慧得过分,就好像大人似的,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猜测很可笑。他被她鼓动了,“那你先试试。如果真能行,到时候爸爸赚钱分一半给你。”

底薪250怎么也比底薪150多100,如果是他,他更愿意办暂住证。不过乡下人没那么多钱,可能不愿意冒险。不管怎么说让女儿试一试,反正也就是打个电话。接人还是需要来他做。

苏以沫就等他这句话呢,“放心吧,我肯定帮你搞定。绝对不让你操心。”

苏爱国见她这臭屁样儿,拽了拽她的小揪揪,“你先找到工厂再说吧。”

苏以沫打掉爸爸作怪的手,转了话题,“那明天村长打电话来,那些村民想干150一个月的工作,你怎么说?”

苏爱国想了想,“我得再去问问上回问的鞋厂还招不招人。你要尽快打电话给报纸上的工厂,看看他们还招不招工?”

苏以沫颔首,“放心吧,我放学就去。”她开始盘算下一步,“等他们人来了才能办暂住证吗?还是人不来也可以办?”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来了才能办暂住证,这意味着他们要给这些人安排住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治安队不仅查工厂,也查民居。要是被抓到就得花钱捞人,风险很大。

她不可能让那些人全住进自家。

苏爱国一副很好解决的样子,“放心吧,到时候我找科长帮我盖个章。等人来了让他们自己填写,自己贴照片。”

苏以沫瞠目结舌,居然还能这样?可仔细一想,不这样还能怎么样,这时候可没有电脑打印,证件都是手写的。只有印章需要盖章。当然这么方便也是因为钱到位了。怪不得十几年后,许多人都说90年代的鹏城治安混乱。这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