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4页)

上次买的房子太靠近海边,空气潮湿,住着不是很方便。

苏以沫摇头,“不是。宝安区靠近海边,房价一定是离海近更贵。你看南山区和罗湖区,包括咱们福田区都是这样的,越靠近海边房价越贵。”

张招娣也觉得女儿说得有道理,“那就买离海边近的。”

她顿了顿,“这次咱们全款买,可以有优惠。”

苏以沫好奇问张招娣,“袁阿姨会买吗?江爱媛也想将来当包租婆,她钱不太够。”

张招娣不太清楚。

周六,张招娣去赛兴达总部开会。

张招娣是赛兴达的顾问,这几个月,她一直帮着出主意,顺便考察店内的情况,也提了不少建议。

她是不懂那些书本上的大道理,但她的出现让这座水土不服的公司接了地气。她说的一些方案也许说不出道理,但都是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很适合华国的国情。

刚开始那些高管还看不起她,可经过改进的店铺,营业额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大家对她的态度180度大转变。

商讨一个方案时,他们都会让他提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后,再上线。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年终盘点,张招娣自然也要出席。

今年超市全面改革,袁凤也不再追着前夫打,管理层由原先的对兴达围追堵截,改成全面扩张。

大家的压力增加不少,好在袁凤出手大方,对管理层毫不吝啬,给大家画了许多大饼---只要努力为公司创造财富,将来会给大家分红。

当然除了画这种虚无缥缈的大饼,她也有实际行动,年底会给大家发年终奖。

这些员工拼命地干。去年赛兴达总共有8家门店,今年扩充至22家,一年开了14家店,每家店的盈利都非常可观。经过盘账,总盈利是130万。

看起来很少,但要知道袁凤把大笔钱都买了铺面,再加上装修,有许多店才开业,盈利还没超过三个月。现在第一年就有130万盈利,已经可喜可贺。

发年终奖时,所有人都喜气洋洋,也开始憧憬明年能开更多的店,得到更高的年终奖。

除了这些人,张招娣也得了一笔不菲的分红--26万。

张招娣思来想去,决定这笔钱不拿了,而是转为股份投入赛兴达。

原本赛兴达是袁凤一个人的公司,不过她既然许诺将来会给大家发红包,自然要采用股权制,现在张招娣要把分红投到公司,她对她的决定大加赞赏,“看来你也很看好我们赛兴达。真的非常感谢。”

张招娣确实看好赛兴达,她还给袁凤出了条建议,“宝安区成立了新区,政府会重点扶持企业,那边会飞速发展。咱们可以去那边开两家大中型超市。至于其他区还中扩充小型超市为主。”

之前建的22家都是超过1000平的大中型超市,明年袁凤打算在鹏城开小型超市,面积大概是两百平,开在小区门口非常合适。

袁凤思忖再三,觉得可行,于是就这么定了。

有位高管问,“不打算扩充首都和海市吗?这两个城市发展得也不错。”

张招娣今年就在这两个城市销售,她太了解情况了,“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们去那边开店,肯定要贷款,需要跟银行好好沟通。先派人过去调研。咱们重点是把本地稳好。”

高管几经思量,不得不承认她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外地人到本地开店,肯定要把关系都疏通了。免得店都开了,有人找上门闹事。

张招娣又道,“还有羊城那边发展也不错。离咱们这儿又近。明年要是钱够的话,先去那边开店。”

袁凤也觉得羊城更好,离得近,运货方便,外面还是太乱了。

正事谈完了,袁凤邀请张招娣一块吃饭。

张招娣有些不好意思,“小沫前几天刚在你们家吃饭,你们还特地做了她爱吃的菜,也太客气了。这孩子有点馋嘴,没给你添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