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4/5页)

“坐稳了,咱们回家。”

岑柏骑着车走在前面,“想吃什么?”

平平双手垂着,凉风吹过手舒服了不少,点起了菜,“想吃炸鱼和清蒸虾。”

岑柏按了下车铃,“可以啊,第一天学习,犒劳你们,咱们吃点好吃的。”

这才是第一次上课,以后想放弃的日子恐怕还多着呢,苏雪桢觉得没必要对此反应太大,如果平平安安真的是这么畏难的性子,不如早点放弃。

夫妻俩领着平平安安在家附近的饭店停下,点了他们喜欢吃的菜,吃完饭回家正好晚上六点半,她正准备把琵琶拎进屋,安安突然自己接过来,抱着琵琶上楼去了。

平平也紧接着跟上。

苏雪桢表情惊喜,想给他们留出空间,没立刻跟上,对岑柏说:“看来不用我们催了,正好,你在楼下听一下,看看咱们隔音做的咋样?”

“如果隔音不太好,咱们就再加一层。”

这才对嘛!

岑柏脸上挂着微笑,在门口站了会儿,什么都听不到,他上楼一看,苏雪桢趴在门上,正在偷听,看到他来了嘘了声,拉着下了楼,在楼下才放心问道:“你刚刚在外面能听到他们弹琵琶的声音吗?我在门口没听到。”

“啥都没听到。”

岑柏怀疑,“不会他们俩还没开始练习吧?”

这时候推门进去检查太明显了,苏雪桢觉得应该就是他们隔音做得比较好,“弹没弹下节课上课咱们就知道了,如果没练习葛老师肯定会跟我们说的。”

岑柏点了点头,“也是。”

“希望他们坚持吧,不求他们谈琵琶获奖什么的,只要能掌握这门技能就好。”

苏雪桢也是这么想的,“反正多学一门未来也多条路,至于他们想走哪一条,就看他们自己选择了。”

过去这个时间平平安安都霸占着电视看动画片,他们俩去练琵琶了,苏雪桢和岑柏也夺回了电视的主导权,可以悠闲地吃着水果看电视了。

经过残酷的第一节 课,到了第二节课平平安安的上课热情明显减少,兄妹俩按部就班过上了白天去幼儿园,每周三天晚上去老师那学习琵琶,以及每天练习琵琶的日常,头一个月,他们俩一直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不想去学习但也不想放弃琵琶。

这个状态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月,烦恼着烦恼着,肉乎乎的手上慢慢有了茧,平平安安也跟何书喜和梁恒熟悉起来,慢慢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惊奇地发现弹琵琶手不疼了,虽然无法明确背出自己学了哪些指法,但是在葛光提问的时候,他们可以弹出来。

微小的进步促使着他们俩一直坚持,习惯成自然,渐渐的,他们也不太抗拒去学习了,这种矛盾的状态终于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能坚持下来就是好事,苏雪桢很欣慰,平平安安这个年龄还不太认识字,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葛光口述,有的记不住,会问他们。

苏雪桢对琵琶一窍不通,对于他们的问题一个都回答不上来,后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她买了几本琵琶书,偶尔在闲暇时间会翻来看看,平平安安提问的时候也可以看书上是怎么回答的。

十一月中旬,医院突然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新闻,将于明年一月开始筹备新生儿ICU病房,组织新生儿重症监护队伍,争取在1983年初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新生儿重症监护队伍的组成,将会从医院各科室抽调,遵循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到时会集中进行相关培训。

自从一九八零年国家派遣学者去国外学习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两年国内好几家儿科医院也都在筹备建成新生儿 ICU病房。

抽调的科室主要还是集中在新生儿科,舒常鸣和梅彤因为是新生儿方向,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梅彤考虑到儿子,还是选择留在了新生儿科,舒常鸣报名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