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第6/6页)

袁术其实应该料到自己会有这个下场的。早在他刚起称帝念头时,就有许多人劝他不要轻举妄动胡作非为。与他关系好一点的,沛相陈珪不赞成,下属阎象和张范、张承兄弟不赞成,孙策也从江东来信表示反对。阎象说,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于殷。明公比不上周文王,汉帝也不是殷纣王,怎么可以取而代之?张承则代表张范说,能不能取天下,“在德不在众”。如果众望所归、天下拥戴,便是一介匹夫,也可成就王道霸业。意思是说,当不当得上皇帝,与是不是高干子弟没什么关系。可惜这些逆耳忠言,袁术全都当成了耳边风。他实在是利令智昏。

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要知道,中国文化的传统之一,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里透亮。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这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术却不懂。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也就无可奈何。因此他就像现在抢先注册伟哥商标一样,抢先宣布自己是皇帝。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他也不是伟哥,结果不仅是把自己放在了火上,而且简直就是玩火自焚。

事实上,当不当得成皇帝,与抢不抢先没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实力,以及当时的条件。而且,即便条件成熟,也要作秀,要装模作样地推辞、谦让,让过三次以后,才装作顺从天意民心的样子,勉为其难一肚子委屈地去当。这当然很虚伪。但中国人偏偏就吃这一套。倘若无此虚伪,则会被视为恬不知耻。袁术没有条件和实力,又全然不顾这些既定的操作程序,这就不但是与曹操等人为敌,而是与中国文化为敌了。再加上他“天性骄肆,尊己陵物”,“不修法度”,“奢恣无厌”,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更是不得人心。在他的治下,江淮空尽,人民相食。他自己每天山珍海味,手下的士兵却一个个冻死饿死。这样的混账东西,不失败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