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4章 轰轰烈烈的辽东地区学知识习文化运动……(第2/2页)

都督府将会派遣人员,教授他们耕作技能,让他们不再有食不果腹的忧患。

并且汉唐商行将会与诸部落首领合作,对于部落地区的生存环境,物产等各方面进行调研,例如这深山老林的蘑菇相当的美味,那么汉唐商行就会跟这个部落签订采购合约。

又或者是这个部落的祖地有矿产,那么汉唐商行也会跟这个部落签约共同开发协议。

总而言之,光是程三郎说叽叽歪歪陈述的这些东西,不论是那些先前就投效大唐的部落,就连那些新近归顺的部落,也都不禁呯然心动。

对于他们而言,生活在这样的深山老林子里边,成日要担心出没的野兽,担心部落之间相互抢地盘。更担心部落吃不饱,穿不暖。

这样的日子,真心不是他们想要的,谁不乐意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还能够享受美酒佳肴,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

毕竟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这不仅仅只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发出来感慨,而应该是经历过了这样的苦难的人们内心绝望的纳喊。

真心想要自由自在,不愿意受家国天下束缚的那种神人也不是没有,但他们完全可以远离大唐的统治,到其他地方去逍遥自在。

李世民已然带领着文武百官,精兵悍将,离开了辽东城,对于程三郎的所作所为,自然也会有人禀报于他。

对于此,李世民除了蛋疼地摇了摇脑袋,又能如何?

反正都是好事,具体那小子想要怎么搞,由他便是。只要不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好。

除了轰轰烈烈的学知识,习文化运动之外,程三郎当然不可能忘记自己的老本行。

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这十万战俘,不就是现成的壮劳力吗?

一边认真的学习文化,一边努力地架桥铺路,争取早日将这辽东之地也铺设上水泥官道。

另外,崭新的建筑物也将会在这辽东之地拔地而起,过去,由于天气严寒,只能搞半地下式的建筑。

程三郎的到外,带火炕的建筑物,必将会成为辽东地区的主流建筑物,让人们得以渡过严寒,改善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

有了产量可以获得保证的卢城水稻,有了精耕细作,有了发达的交通,让这辽东平原,也变成渔米之乡,塞北的江南,也不是不行。

程三郎相信,经过了自己的这么折腾只要开发搞得好,提前让东北变成大唐的又一个粮仓,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