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假丛帝(第4/7页)

我们不禁大为吃惊,这些东西在公开的资料中都没有任何记载。而且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整个民族的历史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释比口耳相传,如果不是旺达这样资深的释比传人,恐怕这个消息一般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得知。

“到底是古羌族在黑水县的雷鸣谷留下了什么,为什么说会和古蜀以及金沙文明扯上关系?”

“你们应该知道古蜀王国最后一任帝王,也就是俗称‘开明’王朝的鳖灵帝吧?”旺达释比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当然知道,就是小康祖上杜宇王朝的下一任鳖灵王朝嘛,鳖灵又被称为‘丛帝’。小康,他和你家老祖宗可是有争帝灭国之恨哦?”敖雨泽笑着调侃说。

自从她得知我身上的金沙血脉很可能和杜宇王朝有关,就时不时地调侃一下我祖上莫名其妙失去古蜀国王位的事情,偶尔还会戏称我为“落难王子”,对此我是半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翻翻白眼。

“因为当时的古蜀国,是由羌人和当地的部落共同治理的,而鳖灵虽然是荆人(今湖北、湖南),但这里的荆只是指地域,他的民族依然是羌族。此人善于治水,曾治理了当年蜀地的大洪水,在四川的地位和大禹差不多。由鳖灵建立的开明王朝,是古蜀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共历时三百多年,说起来是古蜀时期最后的辉煌了。”敖雨泽见我没有回答,继续说道。

我这才对这个问题正视起来,杜宇禅让王位给善于治水的丞相鳖灵的传说,在四川地区广为流传,后来鳖灵王朝在战国时被秦人覆灭,杜宇有感于自己的王朝被灭,最后因伤感过度化为杜鹃,日夜啼血,留下了“杜鹃啼血”的成语。

真要说起来,如果雷鸣谷和鳖灵王朝有关,那么的确是和金沙文明联系起来了,就是不知道这种联系是表现在什么地方。

“你们应该知道,古蜀国的第一个王朝,叫做‘蚕丛’,可为什么第一任国王没有被称为‘丛帝’,反而是最后的鳖灵有了这个称谓?”旺达释比突然问道。

“古蜀时期的传说其实并不多,很多历史记载都遗失了,或者说很多记载都是用巴蜀图语写成的,根本就无法解读。不过关于丛帝,我记得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丛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炎帝或者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丛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丛帝。后来在阪泉之战中,丛帝被黄帝战败,丛帝(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也是今天炎黄子孙说法的来源。当然,这里的丛帝和鳖灵应该没什么关系,毕竟时间相隔了两千年的样子。”敖雨泽回忆了一下,说道。

“但丛帝姓姜,这一点大致可以确认,而姜姓,本来就是来源于古羌族,因此在史学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和黄帝同时代的古蜀国首个帝王‘蚕丛’,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丛帝,也就是后来的炎帝。至于同样是羌人的鳖灵为什么在两千年后也自号‘丛帝’,只怕还是往脸上贴金的可能居多。”旺达释比微笑着说。

“你不会是想说,雷鸣谷的所在,和真正的‘丛帝’,也就是历史上说的炎帝有关吧?”我终于明白过来旺达释比要表达的是什么了,不由得感觉这个老人脑洞大开之下,比一般人的联想还要丰富。

“不仅仅是有关,如果羌族释比口耳相传的传说没有错,那里很可能是丛帝,也就是炎帝死后埋葬之所。”旺达释比语出惊人。

“丛帝”作为中华和黄帝并列的人文始祖之一,其死后陵寝的所在一直就是被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一说是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现在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还有说法是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因为炎帝就出生在宝鸡境内的姜水之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