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3页)

此次,昭德帝虽然信了,但太后付出的代价也是极为惨重的。

在此战中,另一个将被人铭记的,自然就是蓝承宇了。

这名小将不过十五岁,年轻得过分,却能够屡立奇功,一路打到西凉王庭不算,还如法炮制,在北边战事最危急的时候,将北戎王庭给围了,迫使北戎王退兵。

原本安国公已经算是当朝极为沉稳持重的一位名将了,谁知,他的儿子,眼看着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这等年岁,这等功绩,不免让人赞叹。

朝廷中不少臣子十分激动,在蓝承宇的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些传奇名将的影子。大夏自建国以来,内忧外患不断,正是急需将才的时候。能够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好苗子崛起,他们自然心中高兴。

只是,有人高兴,便有人不高兴。

主和派的一名大臣出列道:“皇上,安国公与世子未等皇上下旨,便擅自与西凉开战,实乃大逆不道之举。微臣恳求皇上对此加以严惩,否则,日后其他守将若是争相效仿,后果不堪设想。”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是常态。若是回回都要等着朝廷这边的反应,等着杜大人你和别的大人们吵个几天几夜决定是战是和,这仗干脆也别打了,直接跪在外族面前投降倒痛快些。”

“是极是极,打了败仗要被杜大人指摘,打了胜仗也要被杜大人指摘,这武将怎么就这么难做呢?既然杜大人这么能耐,下回,不如把杜大人送到边关去。大战开始前,请杜大人用嘴刀子先把敌方之人数落不通,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杜大人被骂得满脸通红,正欲反驳,却见昭德帝一脸扫兴地道:“别吵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手莫伸太长。”

昭德帝接到边关捷报,原本兴致正高,准备好好为蓝将军与蓝承宇办一个庆功宴呢,结果,却有人不长眼地跑出来搅局,昭德帝的心情能好才怪。

太子抿着唇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闹剧,笑而不语。

若是换做他的人,打了胜仗,有人在昭德帝面前挑拨,只怕昭德帝还会信个五六成。蓝家父子可是昭德帝的人,有人想要离间昭德帝与蓝家父子,那是自讨没趣。

若是连蓝家父子都不可信了,对于昭德帝而言,他身边大约也就真的没几个可信之人了。

蓝承宇班师回朝的那一日,蓝初妍拉了宝络一起去城门口候着。

太子和许皇后本是不愿让宝络出宫的,可蓝承宇毕竟与宝络一道长大,关系不错,这次又为宝络和太子解了困局,宝络想要出宫迎他,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昭德帝,眼下他还沉浸在大捷的喜悦之中,一想到这回随着蓝家父子一起回程的,还有西凉王族和北戎的俘虏,昭德帝便感到脸上格外有光。在这种时候,只要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

宝络与蓝初妍坐在城门口的一间茶馆中,心情颇为激动。

这些日子以来,边关战事胶着,宝络和蓝初妍嘴上不说,心里头也在默默为蓝将军与蓝承宇担心。如今,他们总算是要回来了,她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儿了。

几年不见,不知道蓝承宇会不会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宝络想。

却在此时,城外传来了一阵整齐的马蹄声,随之而来的,还有百姓们巨大的欢呼声。

蓝初妍忍不住就想冲出去,却被身边儿的贴身婢女给死死地摁住了:“小姐,您忘了,您出门的时候,夫人是怎么吩咐您的?这等时候,最忌讳一股脑地冲上去,周围那么多人呢,若是推推搡搡的,受伤了该如何是好?”

见蓝初妍面上犹有不甘之色,婢女补充道:“若是您不听夫人的话,日后想要出来,只怕就难了。”

“那好吧。我只在店里看看,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