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二(第5/43页)

“瑞安一家”不再是极端例子,他们融入了社会,被社会所吸纳。至于我们的瑞安一家——在这里描述的真实家庭,当父亲的已在酒后的意外事故中丧生,而那位母亲和三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仍是附近这一带的核心人物。大一点的孩子除了两个在警察局,其他的都离开了这个城市。琼已让自己依附于杰拉尔德的大家庭,她的一个弟弟也有部分时间待在那里。“瑞安一家”终于变得没有特别之处了。他们以谦卑和无所要求的方式已成为我们社会的组成部分,甚至在他们好像并非如此的时候——他们已被塑造成这个样子,他们服从于社会。他们和不久以后将要出现的“来自地铁的孩子帮”远远不同,这种不同相当于我们以前与“瑞安一家”的不同。后来这个孩子帮从我们的生活中冒出来,毁掉了杰拉尔德的大家庭。

我使用“杰拉尔德之家”这个名称,就像人们曾经使用“瑞安一家”,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两者都是暂时的生活方式。我们所有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妥协、我们小小的调整,都是权宜之计,没有哪个能够保持下去。

可当它们还能保持的时候,那么专心依附,那么全力以赴,犹如艾米莉履行她在杰拉尔德之家的职责那样。现在我就要去杰拉尔德之家了,因为艾米莉和我回到自己住的公寓没几分钟,便有人按门铃。来人是琼。我们都堆出欢快却不安的笑容。她刚开始并没有提到那次抢劫,而是坐在地板上双臂搂着雨果。她的目光在房间里扫来扫去,看看她此前拿走又被迫送回来的东西现在放在了何处。大部分东西都已被归置到橱柜里和储藏间,不在房间里了,但在一张椅子上还搁着一捆毛皮。她终于挺唐突、挺绝望地要给一个“补偿”了。她说:“没什么问题,对吧?我是说,这些都挺好吧?”她还站起来去拍拍那捆毛皮,仿佛那是可能受了她伤害的动物。我很想笑出来,或要露出微笑,可艾米莉朝我皱皱眉,实在是一副愤愤的表情。她温和地对琼说:“是的,一切都很好,谢谢。”那女孩听了就高兴起来,她转过脸盯着我,挺吃力地说:“你到我们那儿去看看吗?我的意思——杰拉尔德说没问题。你看,我问过他。我问他你能来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非常想去。”我说,用眼睛询问艾米莉的意见。她现出微笑——这是母亲或监护人的那种微笑。

但艾米莉自己先要准备一下。她刚从浴室出来时,新洗的头发梳过了,一身整洁的衣服,蓝色棉布衣服显出她胸部的轮廓,她面颊柔和、新鲜,散发着香皂味——一个姑娘打扮整齐,装束停当,准备好了要将自己奉献给她的职责,奉献给杰拉尔德。可她眼睛里透出忧郁、戒备和担忧。旁边站着女孩琼,脸上没遮没拦,毫无戒备之心,此时正对她的朋友——小妇人艾米莉露出信任的微笑。

我们三个步行穿过布满尘土的街道,那里照例丢弃着废纸、空罐子和各种碎片。路上我们肯定要经过一座标志着观光业最后一次努力的高耸的旅馆,我在观察艾米莉会选择怎样的走法。每个人都在这些街道存在的种种风险中选择谨慎的走法。是选择走过一座可疑的大楼,冒可能成为猎物或攻击目标的危险,还是拐到另一条街完全避开,是大胆地问声好,走进有守卫的花园,还是脸侧向一边匆匆走过,这些都能够显示出她很大部分个性来。艾米莉径直走去,满不在乎地从那些垃圾里走过。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惊叹她家里家外不同的行为标准:在家里,艾米莉精细得如同一只小猫,而在外面,她似乎看不到踩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