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3/5页)

一直沉默的云嬷嬷此时才笑着道:“娘娘看事情愈发犀利通透了。正是如此,经此一事,皇贵妃可谓是一举解决了心腹大患,算计精明。”

兰芳道:“何至于此啊。”

“为了利益、为了地位、为了家族、为了权势……”赵嬷嬷看向她,眼中是见惯了的平静,又有隐隐的无奈,“其实德嫔这一搏,有几分是为了她自己,又有几分是为了家族呢?皇贵妃掌宫甚严,内务府包衣们油水怕是短了不少吧,若是能一举将皇贵妃击溃,或者叫皇贵妃失了掌宫之权,宫里的包衣们就能过个肥年。”

她说着,隐隐有几分嫌弃,“原想着哪朝哪代宫里都是乌鸦一般黑,但如今瞧,用包衣还不比全用太监呢。太监倒是贪,可丰一时肥一时,严一时简一时,没根的东西,不必为了子孙后代考虑,没有血缘牵着各有筹划也拧不成一股绳,一朝一代地换,又没有这积年累世经营累积的底气,便也没有扶持妃子冲后宫当家人下手的胆气。”

云嬷嬷瞪她一眼,“慎言。”赵嬷嬷自知一时嘴快把不该说的都秃噜出来了,捂着嘴往后去,示意自己闭嘴。

云嬷嬷方才看向敏若:“您打算有什么动作吗?”

“没打算。”敏若一摊手,“德嫔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皇贵妃是算计精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俩人半斤八两,我没事进去掺和什么。”

她打趣道:“在旁边撑第三个戏台子,把她俩的事跟皇上都抖搂出来?于我有甚益处?就当不知道吧。赵嬷嬷你说的对,内务府的包衣是胆大包天,经营的年头长了,心也贪了。皇贵妃上来之后急于求成,下手也狠了些。但斗这一把未必不是坏事,包衣吃了亏,就且得消停两年。”

云嬷嬷想得却更多些,低声道:“可宜嫔也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吧……”

“她家不在京,她阿玛在盛京做官,掺和不到这里头的事来。所以皇贵妃对德嫔以及德嫔身后一系做什么,刀割不到宜嫔身上,她也就不会有别的打算。”敏若又看向赵嬷嬷:“而且嬷嬷你刚才有一句说得不对,内务府包衣们也未必不是各自筹划,只是利字当先时,血缘成了他们中间天然的联结,才让他们比前朝的太监们团结,因为他们的利益是一致。当利益不一致时,就比如说宜嫔的娘家所求不在宫里这些油水,即便同时内务府旗下包衣,他们也站不到一条线上。”

赵嬷嬷连连点头,又知道这不是对自己的说教,转头看向兰杜与兰芳,见兰杜听得认真极了似有所思,兰芳也一脸恍然大悟。

她与云嬷嬷对视一眼,都知道彼此心里想的是什么。

这两个丫头学得还是不够,看迎春与迎夏方才的反应速度就能看出来,那才是对宫里事、人心谋算清楚行事老辣的。

虽然她们二人也有些地方思虑的不算十分周全,但就是比兰杜兰芳更老练成熟。

云嬷嬷心道果然无论嘴里怎么教,都比不上真真切切地在这环境里历练着学,纸上谈兵都是一点就破,得学着能拿来用才是真的。

她活了这么多年,万事一点即通甚至无需点就能通的,她只见过一个。

云嬷嬷忍不住看向敏若,心中有些惋惜。

她看着长大的这位主子,若是天性没有这般怠懒,如今皇贵妃那个位子究竟是谁坐,犹未可知。

光是这揣摩人心的能耐,再过些年,怕是她也有所不及了。

如是想着,云嬷嬷心里轻轻叹了口气,但见敏若轻描淡写垂头饮茶,仿佛半点没将方才那些令人心惊的推论放在心上,忍不住又感慨这好心性。

也好,也好。

她也老了,如今有女儿牵绊,不像年轻时候,无牵无挂野心勃勃。

若能平平稳稳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倒也算是一桩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