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4/5页)

人活着,为什么不能完全不动脑呢?

再看到康熙给她带来的那一套书,她面无表情地想:这算什么?官方鼓励她学习?

敏若现在是报复性厌学心理,但对这套书,她还是有期待的。

能给康熙做侍讲学士的,几乎已经可以代表入朝文人中的最高水平了。虽然还是难免受如今君臣时代观念影响,但其中的知识也有丰富的可取之处。

这大概算是当代《易经》教辅书的较高水平了,比起她自己读着书瞎捉摸,有本可以供参考提取观点的解义是好的。

可惜敏若现在处于阶段性厌学状态,喊了兰芳过来将这套书收在书房里,顺便将她在康熙到来之前看的那本书也收过去了,然后仍将炕桌撤下,搂着儿子快乐地投奔了周公。

还是睡觉快乐,脑子谁愿意动谁动去吧。这件事她能铺垫的都铺垫完了,就等太皇太后那边出招了。

这叫以静制动,绝对不是因为懒。

太皇太后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开口的时机,在敏若意料之中,她等待的事情在除夕这一天到来。

太皇太后开口前,敏若心里其实就已有了预感。她安排人在太后那敲的边鼓效果不错,从太后近日对五阿哥的重视程度与两宫隐隐的僵持来看,太皇太后必然是对太后开过口、太后也没有同意。

在太后那碰的壁必然会使太皇太后的手段更加激进一些。在人前提起这件事,无论敏若还是太后,都没有转圜的余地,事情可成。

太后不会当面反驳太皇太后,敏若身为晚辈妃妾,老祖宗开了口,她也只有逆来顺受的份。

只是这事成得会有些惨烈,太皇太后不怕敏若事后对她们心怀芥蒂,也是吃准了捏住孩子天长日久敏若一定会服软。

撤下了那层体面的遮羞布,这宫里算计的无非是利益人心。

可惜啊……还是佛经洗脑得不够。

敏若垂着眸,目光微冷,姿态却十分恭顺。

从太皇太后开口的那一刻起,敏若赋闲多时的脑子就再次运转了起来,在心里分析太皇太后的心理、动机。太皇太后一边说着,她的神情也随之转变,从温和柔顺到震惊、纠结、不舍、紧张……

步步推进,感情细腻,真得很值得一个小金人。

皇贵妃从太皇太后话音落地,先说十阿哥好、又说自己的寂寞开始就敏感地觉察出不对来,下意识地转头看向敏若,正瞧见敏若脸上的震惊与纠结,眉心微蹙,不免也被敏若感染了几分紧张。

敏若的震惊不是作假的,今日之事唯一出乎她意料的就是太皇太后竟然说的是想要将十阿哥接到慈宁宫去,而不是如她所猜测的一般交给太后抚养?

这算什么?是在这一场姑祖孙僵持之下,太皇太后松口了,选择纵容太后然后自己亲身上阵了吗?

康熙看她的时候正看到那份惊讶,也注意到她随后的纠结与坐立难安,心里一直悬着的一块终于尘埃落定,转头没等敏若开口便先对太皇太后道:“老祖宗您怎么忽然想起这事了?”

他茫然惊讶的样子真得不能再真了,敏若在心里给他的戏打了八分——为了防止自己自满,她只给自己的演技打九分,康熙的分数绝对不能超过她,一旦超过了那就是不公平!(注:本打分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敏若所有。)

太皇太后才说自己喜爱十阿哥,又说自己的慈宁宫如何清冷云云,刚要提及起先帝与康熙的少年事打第三步感情牌,康熙这话正是给她递了把梯子,她似有些怀念地笑了笑,又略似怅然地道:“这段日子,我也常想起你皇父,和你小的时候的样子,偶尔梦到你皇父幼时的模样,醒来总感觉这心里空落落的。便想着身边热闹些,十阿哥好啊,他那虎头虎脑的小样子,白净净,真像你皇父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