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第2/5页)

可有些人生来就不是能被现实与家庭束缚住的。

敏若命人将食盒打开,端出两碟精巧茶点,宫女又轻手轻脚地奉上一壶茶来,敏若在罗汉榻上落了座,兄妹二人在两边的椅子上分别坐下吃茶点,敏若雷厉风行地直接召了内务府的人过来,开始商议后殿东配殿改造问题。

永寿宫这里叮叮哐哐地动了工,宫里也正为了太子迎福晋之事忙碌。婚期定在五月初八,太子娶妇事关重大,一点流程都容不得出错。

执掌宫务的五妃各有分工,书芳的肚子愈见大了,但她精神头倒还好,身边宫人都得力,操办起来倒也不为难。

本来太子成婚的差事后宫揽下的部分就小,她其实无需费什么力,只是为了避免小处有差,必须得格外上心仔细。

敏若难免有些担心她的身子,书芳倒是镇定,笑着道:“我的身子我自个清楚,放心吧,我也不至于为了那点虚名,豁出我和孩子的命去。既然尚有余力,又何必畏手畏脚?”

此刻若将宫权扔了出去,产后康熙倒是不会冷待她,可这些年好不容易撕下的地盘、人手,几个月过去八成都被瓜分了,她还得费心费神捞回来。

所以在确定自己和孩子都很好的情况下,她就没打算将宫权放手过。

敏若清楚她内里的为难,叹了口气,道:“那你也得自个谨慎着,隔几日叫信得过的太医来请脉。”

书芳笑着宽慰她道:“姐姐放心,我明白的。”

宫里人确实都盼着能见到太子妃呢,这位瓜尔佳氏福晋数年前便被康熙看中,选为太子妻,一直在家中接受教导,宫妃们见过的也少。

婚后初见,果然是端庄大方、温文典雅,有大家风范,又有雍容尊贵之姿,一言一行皆合时宜、一举一动都可谓赏心悦目。

新妇初次拜见太后,发间插了一支飞凤步摇,明珠轻曳,连弧度都像是计算好的一般。

虽在家耽搁了几年,但瓜尔佳氏也不过是不足二十的年岁,面容还有几分少女的稚嫩,言行举止却均已极大方了。

敏若乍一见她,心里却有几分感慨,又或是因为知道了太多历史上的结局,又难免有些惋惜。

在她踏入紫禁城的那一刻,包括太子妃本人在内的所有人,大概都认为她会成为未来的皇后,她接受的所有教养也都是向皇后方向看齐的。

可此刻的笃定,敌不过岁月悠悠,敌不过帝王猜忌,太子没熬过那道在古往今来的太子们身上最容易出现的关口。

太子倒得不无辜,他约束不好自己麾下的官员臣属,也未能如康熙所期望的那般将索额图牢牢掌控在手中,待到晚年,随着康熙对他的猜忌愈重、扶持他兄弟们的意思越明显,他的心也愈发按捺不住。

夺嫡局面,沉不住气的人最容易输。

他又倒得太无辜。他没输给生命,没输给他如狼似虎的兄弟们,他输给了他最信任、仰赖的皇父。

敏若与太子一直关系平平,除了康熙未必乐意见到永寿宫与毓庆宫走得太近外,也有她不愿与那个孩子走得太近的缘故。

她怕真到那一日,她若与太子有交情,便做不到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但无论怎样,她不能拦着孩子们不与太子走动。瑞初常在御前,太子也常在御前,在一众哥哥里,除了安儿这个亲兄长、还有与安儿一向走得很近的四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之外,瑞初便是与太子最为熟悉了。

康熙乐得见他们兄妹亲厚,太子年长瑞初甚多,对这个无害的妹妹并无恶感,又有康熙的态度在其中,待瑞初自然也不错,情分都是处出来的,兄妹两个倒是也称得上一声“亲厚”。

前段日子宫外出了点事,太子面对瑞初的时候略有些尴尬,又有几分弥补之意,月前杭州进上的纱罗细锦,进了毓庆宫的转手又都被太子送到瑞初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