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第4/5页)

她口吻难得的轻松随意,甚至带着一点笑,目光却一片平静冰冷。蓁蓁惊了一下,忙翻开书本细看,过了半晌,感慨道:“批理讽儒,文字犀利,如此书籍,不做禁书才怪……不过倒也颇新奇有趣。”

瑞初心道:何止是新奇有趣?

她竟在其中,隐隐窥见到昔日额娘那数本手稿中的精妙深意。

促新学之事,额娘究竟在其中出力多少?

思及此,瑞初又再次叮嘱蓁蓁一定小心,蓁蓁本来打算着回头也叫人弄几本来读,听她这样说,想想道:“放心吧,大不了我回头过你府抄去,保证不惹人眼球。……有意思,这书籍学说若推广起来,皇父怕是要哭了。是得小心,如此书籍,一旦先被人发现,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蓁蓁也见过几桩文字狱,如今提起还难掩痛心。

瑞初见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便没再赘述多言。

敏若浑然不知有些东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她的眼皮子底下,还被紫禁城里两位“大清法外狂徒”公主遮掩得严严实实。

瑞初回京,她心中欢喜,康熙即将动身西巡,她心中便更欢喜了。

盘算着去到庄子上要怎么带着瑞初消遣,虽然出宫也会有侍卫宫人随行,但这些年磨合下来,哪怕有侍卫宫人在,敏若在庄子上也能住得轻松省心极了。

而且带着人去,虽然会多些麻烦,却也方便了她随时自证清白。

这么多年她常到庄子上小住宫中却未升起那些风言风语,除了有康熙的旨意在手之外,也全靠这些“金刚护法”。

敏若的永寿宫里有条不紊地打着小包裹,一转眼,就到了楚楚和庆云两位公主离京的日子。

两位公主要先叩过太后、康熙与自己的额娘,德妃这段日子诸事不顺,明显消瘦了些,妆容倒是描绘精细,但反而更添一种楚楚动人的憔悴。

宜妃见状,心中愈添不屑。

楚楚心里发苦,到底将要离家的伤心占了上风,她噙着泪与德妃别过,又冲敏若拜了一拜,然后在宫人的搀扶下乘上轿辇离开宫门,再登上去蒙古的马车。

宜妃那边拉着庆云的手,眼含热泪,再四叮嘱,颇有一番依依不舍的悲苦。

带楚楚转过身,她才不舍地松开庆云的手,又道:“若受了什么委屈,千万不要怕,也不要忍气吞声,只管找你四姐撑腰!”

庆云的生母已逝,此刻只与宜妃道别,看二人均是眼含热泪难舍难分的模样,倒真有几分像真母女。

太后与宜妃关系一向不错,见此,也哑声道:“宜妃,吉时到了,送庆云出去吧,别耽误了好时辰。”

“是……”宜妃含着泪冲太后福福身,又声泪俱下地请求亲自送庆云出去,太后岂有不允,众人一齐起身出了正殿,直送两位公主出好远去。

上辇前宜妃还用力抓着庆云的手不舍放开,一番表现,瞧着竟比德妃和楚楚还像亲母女一般。

德妃心里恨得咬牙,知道自己落了下乘,又抓住楚楚的手细细叮嘱起来。

她不疼自己的女儿吗?当然是疼的,十月怀胎生下的骨肉,楚楚幼时身子不好,她每每守在女儿身边,熬得形容憔悴。

可在有时候,女儿比不过在她看来会给她带来无上光荣的儿子,也比不过自己在宫中的立身之本。

她丢了宫权、失了宫中势力,都不是最紧要的,在她看来,唯一紧要的便是失去了皇恩圣宠。

一旦圣宠再次回到她身上,她便能轻而易举地再经营起势力来,她毕竟是有儿女的高位嫔妃,好生在康熙面前经营经营,宫权也总会回到她的手里。

说来算去,最要紧的还是唯有两个字“恩宠”。

这段日子无论她怎么求见、暗示,康熙都没有见过她,她忖度再三,确定今日就是她最后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