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第3/5页)

他以为放出去的是一只温顺忠诚、会站在枝头为大清江山盛世不倦歌唱的金丝黄鹂鸟,但实际上,他似乎只看对了“不倦”两个字。

瑞初正在外,提着锄头孜孜不倦地挖他的墙角 、挖大清的墙角。

慈幼院专门教导三到六岁幼儿的蒙学堂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起十四家,纺织厂、留玉龄都相继建立了附属蒙学堂,江南近来也隐隐有建起对外招生的蒙学堂的风声,因此举为瑞初首创,江南之地要建起,自然也理所当然是由瑞初牵头。

蒙学堂后,还有不只教授四书五经的义学堂,蓁蓁近年也在筹备在江南开设微光书院分院事宜,内外藩蒙古草原上,免费的教导读书、简单医药、如何更好的饲养牲畜的学堂更是遍地开花——虽然称不上极多,但每位公主府下至少辖有两所中等规模的。

在康熙不知不觉间,他的女儿们已经走出了很远去。

因近几年罗刹国动作频频,康熙今年稍微休养好了身体,便敲定要巡幸塞外一事。

只是他夏日又中了暑气病了一阵,太医着实不敢叫擅动,因而巡幸塞外的日期,便一直被拖到冬日。

因早得诏令,安儿今年差事结束后也并未急着回京,而是先至热河行宫打点诸事,等待圣驾来临。

因为有康熙巡行塞外之事,瑞初动身前往蒙古的日子也一拖再拖,最终在夏末动身、秋日抵达。

江南夏日酷暑炎热,她又岂不知塞外清凉,是避暑绝佳之处?只是暗地里的事务繁冗,她离开的日子越短,越不容易出疏漏。

她出来半年已是勉强,虽还有虞云和几个心腹坐镇,还是不足以令她十分放心。

因瑞初的行程变动,本来打算春日就走的雪霏也跟着她等到了夏末才动身北上。雪霏事情倒是不多,她一时离身,天足会之事全部交给兰若打理,也不会有什么意外。额驸孙承运无官职差事缠身,自然与公主同行。

瑞初已有数年未能回京了,她是打着在塞外与敏若相聚的主意,敏若也正是如此想的——因而今年夏日康熙生病时,她难得地殷殷关切了数日,并十分精心地照顾了一下康熙的身体。

就是她在御前侍疾那几日,书芳偶尔瞥到她盯着昏睡的康熙的神情,总觉得下一瞬敏若就要脱口而出唤大郎。

……嗯,她觉得这应该不是她的错觉。

在敏若“体贴周到”的照顾下,康熙身体逐渐好转,他终于清醒过来并恢复了些气力的那一日,敏若表面用帕子抹泪喜极而泣,心中也慢慢松了口气。

让她见女儿的工具人,可不能现在就撂挑子不干,不完成任务啊。

没办法,虽然知道康熙正经还有几年好活,但他近年身子也是每况愈下,在他身体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去塞外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被敏若的“殷勤侍奉”与“周到体贴”感动了,忽然生出几分少年夫妾老来伴①的感慨的康熙完全不知道敏若心中是如何想的。

大概有些时候,“无知”也可以算作一种幸福吧。

敏若这样细致体贴地一照顾,康熙本来歇了的“拉进感情、培养知心人”的想法又死灰复燃,然而敏若看定他一时半刻是不能动身了,干脆利落也给自己来了场病。

这个岁数了,侍疾耗费精神体力导致病一场,也是常事吧??

窦春庭非常熟练地给出了“需要静养”的医嘱,康熙又有朝政需要处理,来探望两次,又将那份心做罢了。

敏若这一套招式,书芳和黛澜都熟了,好笑之余只有无奈,并无担忧。但也时常来养乐斋与敏若作伴,三人偶尔谈起巡幸塞外一事,心里都不大确定。

按照如今的局势算,敏若觉得康熙大概会去,但如今康熙的身体又并不乐观,她不免也悬起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