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第2/5页)

她与乌雅殊兰早走进无解的死局里,她用密密麻麻的线圈住了永和宫,让乌雅殊兰活在她的监视之下,又在需要用乌雅殊兰时,给了乌雅殊兰“自由”。

从头到尾,菩萨、阎罗,光风霁月、算计人心……都是她。

敏若不可能让康熙发现这一局中她存在的痕迹,所以当一切“事实”摆在康熙面前时,康熙的震怒所针对的人中也理所当然地没有敏若。

论果断,三位皇子中以八阿哥最优,十四阿哥有一腔年轻热血的冲劲,生死大业之前一逼,竟也不比八阿哥逊色多少,只是开局的资本不足,这一劣势是怎么也无法弥补的。

唯有三阿哥,一股热血上头被激得做出的决定,做到一半后悔了,不敢进又无法退。

而八阿哥与十四阿哥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

他们探听到康熙不好的消息,提防着旁的兄弟开始为自己准备,但兵力上的不足是他们最大的劣势,尤其在法喀这个几乎掌控整座京城兵力的康熙心腹坚定地拒绝了他们的所有拉拢的情况下。

法喀的府邸开始频繁有人登门,但海藿娜早已搬去舒窈的公主府,舒窈的公主府戒备森严,那里有半个大清技术最先进的火器工坊,戒备等级远超一般衙门。

法喀留给海藿娜许多精锐护卫,两方人马都做好了针对舒窈的公主府破釜沉舟的准备——斐钰、肃钰与舒钰都不在京中,海藿娜与怀有身孕的舒窈就是他们能掐住的法喀最后的软肋。

——今年夏,舒窈赴粤地主持新式火铳水师适配事宜,秋日回京时已有了身孕。

孩子很给面子,在肚子里赶上太外祖母的大丧也并未折腾额娘,安安稳稳地让舒窈走完了大礼。

不过如今舒窈名义上也在府里躺着了,因此八阿哥才自觉有更大的把握,对公主府伸手的动作堪称明目张胆。

除了这几位皇子外,京中许多宗室也并不安静,不过他们手中没有兵力,自然也同样闹不出大乱来。

皇城与京师护卫都握在法喀手中,但皇城侍卫本身并非铁桶一片。有人的地方就总有争斗,何况这还是京师。

天下权争政斗、党派相讦最严重之地。

康熙是要试验他的儿子们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观察法喀对他究竟有多少忠诚,不是要京师乃至天下大乱。

只要法喀不叛,不投靠他的任何一个儿子,皇子们的动作在康熙眼中便都是小打小闹跳梁小丑的把戏,而他们能鼓动的那部分人,也不过是乌合之众而已。

因而在确定法喀在三方夹击的攻势下也没有动摇,而他那几个儿子几乎要到达能做的极限时,康熙果断出手了。

从他“苏醒”到诸位皇子齐齐被带进乾清宫中,也不过隔了半个时辰而已。

乾清宫的动静不小,宫门落锁时分重新掌灯,声势浩大地传人进来,后宫很快听到风声。

按理说,如今这时候,以局面推算,乾清宫这一乱也在书芳的预料之中,但敏若如今还在乾清宫中。

这便超出书芳的预期了。

凭借对康熙的性格和敏若作风的了解,她多少猜测出最近的反常是康熙操作出的结果,但按照敏若一贯的性格,如此紧要关头,她应该已经设法从乾清宫撤出来才是。

能让敏若一直停留在乾清宫,说明敏若一旦从乾清宫离开,便有被康熙猜忌的风险。

乾清宫里敏若心境还算平稳,她与宜妃带着嫔妃们在偏殿里坐着,偌大的乾清宫四处灯火通明,宜妃心跳如鼓擂,呐呐道:“这都是什么鬼热闹啊……”

蓁蓁与瑞初亦在此偏殿中,蓁蓁面色有些难看,看得出她持续不断地与十四阿哥沟通的行为并未取得什么好的结果。

敏若看了她一眼,没言语,瑞初起身为敏若添茶,温热的一碗递到敏若手边,一片静默间,冬葵走进来轻声通传道:“富保大人求见,说奉果毅公的命来给娘娘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