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返家(第3/7页)

甄敏也说:“少想那些糟心事,老黄,你可得好好给易君补一补,这么瘦下去可不行。”

有了老朋友安慰,黄一峰心情总算好了点。他说自己这几天也打算开始着手搬家的事宜,准备找个货车把家里的大件家具搬一搬。

四个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下午。直到太阳西沉,梁康时和甄敏才踏上回村的路。

来时的路上从梁家村到市里这条路上的车辆寥寥无几,开上好一会儿才能和一辆车擦身而过。可他们回去的时候肉眼可见的看到马路上车辆多了不少,这些车辆载满了人,后备箱也是满的,有的都合不上。这些车子开得满,梁康时甚至还差点被堵在村外,好一会儿才开进村里。

梁康时把车停在院门外,下车去和刚才路过的几个大爷打招呼。梁衔月家和马路中间只夹着一个小超市。现在小超市虽然关门了,但是小超市门口仍然是村里人喜欢聚会的场所。

现在就有几个大爷自己带着折叠小板凳坐在小超市门口扯家常,梁康时走过去和他们蹲在一起。打听来梁家村的车怎么这么多。

没有谁比在这里坐了小半天的大爷们更了解情况。

他们七嘴八舌的说道:“市里的日子不像原来那么好过,大把的人丢了工作,这不都回村了,还是康子你聪明,早早回来了。”

“不只是搬进城里的小辈,还有些根本就不是咱们村里人亲戚的城里人,也跑过来探头探脑的看。有个还进了我们家院子,被我儿子当小偷按住了。问了问才知道,这些人不知道听了谁传的谣言,说农村人有一大半都被洪水冲走了,在城里过不下去的不如到我们这儿来碰碰运气,看有没有空房子住,还想种我们的地。”

有个老人问梁康时:“你是刚从市里回来吧?真像他们说的那么差,活不下去了吗?”

梁康时虽说先去了甄丽家,又到黄一峰家转了一圈,但这两个人都没法代表安城市民的生存情况,他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过得怎么样还是一无所知。

“我就从市里绕了一圈,去了我住田家屯的大姐家。不是听说有救济餐领,应该不至于活不下去。”梁康时想了想说道。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说道:“这也正常,土地才是人的根,水泥地不是。农村能种粮食,能打水井,有了大灾大难,不往农村里跑才是蠢蛋。”

他旁边的人赶紧“呸”了两口:“哪有什么大灾大难,那都过去了。要不然你能坐在这晒太阳。”

头发花白的老大爷长叹一声:“我这太阳晒的不安心呐!这是二月的太阳吗?天时乱了,这在古代皇帝都是要下罪己诏的,是天谴!”

大爷们又各自发表其高谈阔论来,一声高过一声,好像嗓门大就能占理一样。趁着这个时候,梁康时悄悄站起来溜走了。

————

梁衔月这个时候正在空间里忙活,院子里的西红柿又熟了好多,上次没吃完的做成了番茄酱,放进了储藏室里。自己种菜就只有这一点不好,等着蔬菜成熟要几个月,期间没什么可吃的,成熟的时候却一股脑的都熟了,吃也吃不完。

这次她还想做一些番茄酱,却发现家里的玻璃罐子不够了。在为末世的到来提前囤货时,他们一家人买了不少各式各样的罐子,到现在竟然用得差不多了。有装浆果果酱的、做酸黄瓜的、腌萝卜的……

梁衔月只好找出一张纸来,记上玻璃罐子不够,然后贴到储藏室门口的货架上。将来要是有机会交换物资可以和其他人换一些。

最后这次摘下的西红柿被梁衔月晒成了干。

因为是拳头大小的西红柿,不是一口一个的圣女果,不能整个放在太阳下晒干。所以梁衔月把西红柿洗净后切成片放在簸箕上晒,一共晒了两天才晒成了深红色的柿干,第一晚拿回来的时候,还在上面撒了一点盐,帮助析出水分。